区级人大换届选举中优化代表结构的几点思考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开展人大工作的基础。在我国,经民主选举产生的各级人大代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推进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也对人大代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即将届满,新的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将在今冬明春选出。如何保证换届选举成功,使选出的新一届人大代表适应这个要求,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笔者认为首先要进一步优化代表的整体结构,使新选出的人大代表既能充分体现先进性,又能体现广泛性和代表性。下面就这方面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与大家一起讨论。
(一)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来自社会的各方面,其广泛性集中体现了代表的人民性,代表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质和整体功能。换届选举的任务就是选出新的一届人大代表,由其组成新的一届国家权力机关,再产生新的一届国家机关和领导人员。科学合理的代表结构,是国家权力机关高效运转的基础,如果代表的广泛性不够,整体素质不高,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和作用的发挥肯定会大打折扣,也不可能有效地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换届选举过程中一再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就是为了保证选出的代表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广泛性,选出让选民或代表满意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代表群体。
对代表结构的比例和数量的要求,在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中都作了具体规定。
1、《选举法》第9条、第12条、第13条分别规定。“市辖区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一百二十名,每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在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中,人口较少的乡、民族乡、镇,至少应有代表一人”,“市辖区的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多于市、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2、《省选举实施细则》第4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要有各方面的人选。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国家工作人员、人民解放军、少数民族、各政党和爱国人士、归国华侨、台籍同胞等都要有适当数量的代表”,“省、市、县三级的妇女代表候选人比例不低于25”。
(未完,全文共2972字,当前显示94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