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的“能力本位”构筑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的“能力本位”构筑

“真正建立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上到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9页)是邓小平同志对政府建设的殷切期望。看一个政府是强还是弱,从一定意义上说主要是看这个政府的能力,而不是它的人员多寡。毫无疑问,中央政府的能力在近几年处理国内外重大问题上,尤其是在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上已反映得淋漓尽致,无可挑剔。省(市、自治区)、市(州)、县(市、区)、乡(镇)四级地方政府(含省、市、自治区的派出机构地区行署)的机构改革,无可非议地提到议事日程,具有全新的意义。然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较之中央政府机构改革来说,无疑要复杂得多、艰巨得多、困难得多。这种复杂、艰巨和困难的根由可能表现为多种形式,但历史的观念缘由和现实的思想障碍必然首当其中。如果把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仅仅看成机构的撤并和人员的精简,显然未能抓住改革的实质。一个对现在,尤其是对将来十分有益的重大课题——“能力本位”构筑,才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真正要义。

一、地方政府能力本位构筑对社会发展的联动影响

政府能力问题是世界发达国家始终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的冲击下,也越来越重视政府能力建设。在中国,过去人们普遍重视的是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数量,总喜欢多设或增设机构,人员配置上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其实这是政府建设上的一大弊病,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政府能力太弱,不增加机构、不依靠人力就难以支撑日趋繁重的政府工作。通观世界各国政府,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央政府机构很少超过20个,更何况地方政府。追根溯源不难发现,我们较少考虑政府能力,而较多注重数量,甚至主要看重权力。应该看到,追求质量优势已经成为经济竞争、军事角逐中的世界性潮流。政府能力构筑,揭示了现代政府的内在要求,使政府建设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同时,政府“能力本位”构筑作为社会发展大趋势,对社会发展、对整个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能力本位”解放和发展人

生产力要素,无论是马克思的传统“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学说,还是邓小平的“四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以及理论界提出的“五要素”思想(“管理也是生产力”),都强调了人是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说到底,就是解放和发展人。社会上曾经出现过所谓“关系就是生产力”、“关系就是财富”的邪说,试图把人们的思想引向歧途,似乎只要有了“关系”,就可以发展生产,就能获得“财富”。殊不知,人是通过一种能力构成社会生产力,没有能力的人是不能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之所以生产力水平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的愚昧和无知。他们没有能力改进生产工具,没有能力抵御各种灾害的侵袭。即使有一定能力,也会被“关系”、“权位”无情地扼杀。资本主义从它产生到现在不过300多年,然而发展却如此迅速,在一定意义上讲与它构筑的“能力社会”不无关系。


(未完,全文共8456字,当前显示127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