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本经费的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后公布,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又展开了新一轮三公经费改革。但由于过去从上到下没有形成对三公经费使用的基本监督机制,三公经费的核定、使用、管理和内外监督长期处于弱化状态,其衍生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目前,虽然在行政事业单位在三公经费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

一、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

(一)具体消费不实1.存在浪费现象。公务消费支出缺乏刚性约束,公务消费随意性大,若是单位领导自支自批,往往超出标准,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公务接待、差旅费等超出规定标准现象更是普遍存在。

2.部分消费模糊。在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公务消费经常出现变通支出的现象。有些消费支出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走账,而是通过变通的方式变为招待费或者其他公务名义进行报销,无论是不是公务开支,都随着公务开支的名义报销,出现了模糊消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公务经费往往发生公地悲剧的现象,经费数额不断增多。

3.灰色消费众多。在公务消费不透明并且缺乏监督的情况下,部分公务人员利用公务消费的名义谋取私利,使公务资金为个人消费支付费用。比如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

(二)三公项目消费不合理1.公务用车的配置和使用不合制度。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公务用车的配置和使用有相关的制度,但是制度靠执行才能发挥效力。有些单位对制度的执行不严,甚至无视制度,出现了公务用车配置和使用超出规定的现象。首先是公务车配置超编,在超编时往往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借口,实际上以领导的数量为标准配置公务车。其次是公务车超标配置,部分单位和部门存在公车使用相互攀比的现象,将使用车的标准看成是在单位地位的象征。再次公车私用的现象普遍,公务车的使用分成了三部分,公务使用一部分,领导使用一部分,驾驶员使用一部分,公务车成了私人的礼物和馈赠,直接导致公车费用上升。

2.公务接待超标。一方面,公务消费的名目多、项目多。领导检查考核、申请项目、汇报工作、庆功表彰、召开会议等等都是公务消费的项目,而有的公务消费项目形成了一条线,欢迎接待——结束庆功——饭后娱乐——考察景点——走时特产。另一方面,公务消费规模大、档次高。在中国的传统里,接待的规模及档次与重视程度是成正比的,为了表示尊重,往往超标接待,而消费往往存在棘轮效应,档次提高时皆大欢喜,档次降低则上下不痛快,于是公务费用一再提高。


(未完,全文共3595字,当前显示116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