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读《资本论》有感

一、《资本论》的重要观点

在党校学习期间,老师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其中重点讲述了《资本论》的基本原理、观点、逻辑,以及当代意义,让我深受启迪。课后,再次翻读《资本论》这部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主要理论著作的。该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书中提及的劳动者、生产资料、剩余价值、利润、地租等概念,于我而言,已非常熟悉,都是学习政治经济学中经常碰到的“老朋友”,但比较系统地阅读《资本论》还是头一回。

《资本论》全书分为四卷。第一卷共七篇,阐述了资本的生产全过程,主要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生产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性目的和动机。第二卷共三篇,主要阐述了资本的流通过程,主要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在这卷中,我们可以找到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各个单个资本的流通是互相联系、互相交错的,并且在联系和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渠道,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中的矛盾逐渐激化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第三卷共七篇,主要阐述了作为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整部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其理论架构是围绕生产关系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四大问题(环节)展开论述,资本流通贯穿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一个又一个的过程。整本书内容宏大,理论深奥,短短十来天读下来,虽然还有些地方读得不够深入,但也大受裨益。

尤其让我振奋的是,在这本著作中,我们可以找到解释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些现象与问题背后的产生原因与解决的办法。此书提到,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积累前提。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区别是,劳动者要通过投入劳动,生产产品,才能获得财富,才能得以生存,而资本家,他们掌握劳动力、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他们通过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不需要付出劳动,就可以获得巨大的财富。若要缩小低收入者与富人的收入差异,至少要求前者的收入增长快于后者。在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已经成为获取财富的主要手段,也成为财富分配不公的新动力。

二、新时代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及完善之道

历史进入新时代,如何秉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下,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时代的课题、是我党的使命。

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给出了答案。十九大报告将就业和收入放在一起论述,提出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明确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提高收入水平,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也是确保脱贫攻坚和社会政策托底效果长期可持续的关键。**是经济发展、但极为不平衡的地区,研究**尤其有样本意义。

(一)**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的举措和现存主要问题

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来看,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通过促进稳定就业获得工资收入,二是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三是提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间接增加收入,四是扶持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根据对相关统计数据的梳理分析,以及对20000家企业用工定点监测分析,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的举措有:

1.提升就业质量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举,推动企业职工收入较快增长


(未完,全文共7265字,当前显示14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