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湘江》观后感
很久没有看红色题材的电影了,日前,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号召,中宣部开发了“学习强国”app,号召全体党员集中开展学习活动。通过该app,我观看了《血战湘江》,虽未在电影院里,但同样觉得震撼。《血战湘江》重温了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长征那段难忘历史。《血战湘江》是一部出人意料的主旋律电影,紧张有序的故事情节、深刻生动的人物刻画、残酷逼真的战争场面以及心系苍生的博大情怀,让一部主旋律电影也能成为眼泪的催化剂,在商业大片云集的电影市场中,实属难得,着实不易。
影片讲述长征红军在李德、博古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下,顽强地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得以顺利渡过湘江,跳出国民党围追堵截的包围圈。这场战役可以说以极为惨重的代价换取了胜利,如何赢得或输掉一场战役。我觉得有三个重要方面:
一、正确的战略方向是战争胜利的基础。
众所周知,长征的大背景是五次反围剿失败,当时党中央处在以王明为首的左倾主义路线领导下,不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盲目乐观冒险,导致革命付出极大的代价。片中典型的例子就是,毛泽东领导的第二纵队担负着运输苏区重要物资的重任,因时间紧迫,毛主席多次建议丢掉物资轻装出发,但李德、博古断然拒绝;枫树脚眼看被敌人包围,李德却要求三十四师前去增援,最终全部壮烈牺牲;为躲避敌军的轰炸,毛主席建议走小路,李德却义正言辞地说共产主义是光明大道,怎能走小路。其不从实际出发的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让人哭笑不得,因错误指挥为红军将士的无谓牺牲而扼腕痛惜愤慨不已。
(未完,全文共2320字,当前显示65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