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型大都市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大都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推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怎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以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围绕这一课题,市委党校第23期局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全体学员结合市环保情况到贵阳市、昆明市考察调研,以探讨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的思路。城市发展的实践证明,当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城市要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对过度使用的自然进行补偿。循环经济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人口规模和生态环境决定中国不能继续走以高速度、高资源消耗和高污染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贵阳、昆明两市的经验和启示

贵阳市是我国首家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市,目前贵阳市已完成我国第一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规划和制定了全国第一部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地方法规,并开始启动循环经济项目建设。

通过对贵阳、昆明两市的学习考察,得到的启示有:

1.可持续发展意识,是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先导

首先,领导层面的科学发展意识是保持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贵阳市委、市政府目标清晰地制定了“科教兴市、工业强市、环境立市”的建设大贵阳的战略,提出了以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经过努力,贵阳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为我国第一个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城市。

其次,全民的科学发展意识是保持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保障。昆明市环保局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推动全民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一是把环境教育列入学校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同时,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列入普法计划并及时组织实施;二是在企业大力宣传清洁生产、环境标志产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有关知识,促使企业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三是通过生态示范村建设、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使用等手段,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四是鼓励非政府组织和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决策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未完,全文共3081字,当前显示100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