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襄阳保卫战

话说襄阳史上,历时最长,战斗最惨烈的当属南宋末年的宋蒙襄樊之战。南宋末年,蒙古图谋中原,实施迂回包抄之术受挫之后,襄、樊就成了阻挡元军南下的最后一道屏障。襄阳城地处襄水,与樊城隔江相望,扼控南北,易守难攻,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元军明白,襄阳对于他们,是一座难以撼动的铁门。为此,蒙古三代大汉算计了30多年。到了1261年夏,蒙主忽必烈开始明里暗里的在襄樊建土墙,修城堡,扎水桩,造战船。把襄阳城包围得是密密实实,如同铁箍的水桶一般。公元1267年,精心准备了六年之久的元人调集了十万蒙古大军,阻隔援兵、断绝粮道,彻底的包围了襄樊。如梦方醒的南宋王朝被迫仓促应战,为输送物资,扭转局面,除“二张援襄”成功之外,其余派兵支援,均告失败。

这边是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那边是困守孤城的襄阳军民。在欧洲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用尽一切办法攻城,却一次次遭到惨败。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支“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铁骑,居然被阻挡在襄阳城外长达六年之久。

为什么单单对襄阳城却久攻不下呢。这一谢这世界上最宽的人工护城河。二谢这固若金汤的襄阳城池。三谢顽强奋战的宋军将士。

哎呀,这元军主帅阿尔哈雅面对铜墙铁壁的襄阳城是煞费苦心,甚至在东南角2里处建了攻城指挥部,但始终无法靠近。襄阳对外联系完全中断之后,城里是度日如年:没有木柴,宋军只好拆毁房屋,以木取暖;穿破盔甲,捶软纸币,折叠替代;没有粮食,军民们是吃土嚼草,苦不堪言。南宋皇帝那边却在花天酒地,坐视不理。守将吕文焕每次巡城,都要面朝临安,失声痛哭。

公元1272年,蒙军见久攻襄阳不下,便决定先破樊城,再打襄阳,切断中间的铁索浮桥,兵分五路,动用“回回炮”围攻樊城。“回回炮”,又名西域炮,是元军天下无敌的一种攻城利器。它是忽必烈为了攻打襄、樊,专从西域“进口”的巨炮,后加以改造而成。又因首度在攻打襄阳时使用,又名襄阳炮。史书和资治通鉴都曾记载,这种巨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1273正月,元军启用回回炮来攻击樊城。

一门回回炮缓缓的推了出来,两个身强力壮的元军士卒搬起一块巨大的石头,放置炮身之上,工匠师阿老瓦丁亲自调准了角度,一声令下,一颗巨大的石

弹“乓”的一声飞了出去,落在了樊城城门之下。

那阿老瓦丁是军中有名的回回炮研制者,见此情形,嘴角露出了得意的狞笑。蒙将亦思马见状,松了口气。但他通过五年较量,知道这支宋军的队伍会顽强抵抗,没有一场殊死的决斗,难决胜负。他大喝一声:“全部推上来。”不一会儿,身后就摆了几百架回回炮,虎视眈眈的盯着城中。

宋将伺卫马军长眉浓黑如墨,双目炯炯有神。他望着对面的元军,眉头紧锁,长长的八字胡在他坚毅的脸上显得格外醒目,

“将军,你看那是什么。”一个宋兵指着城下的回回炮问道。

伺卫马军摇了摇头,他知道这样东西在攻城五年之后才摆将出来,定是威力不小。但是现在军中物资匮乏,民不聊生,皇帝那边是望断秋水,也指望不上。唉,只能坚守到底,决一死战。


(未完,全文共21304字,当前显示122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