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受厄尔尼诺现象持续增强的影响,我国洪涝情势严峻。城市洪涝灾害危害大、影响面广,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是城市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低、洪涝工程建设滞后、排水能力不足、应急处置薄弱等问题愈发凸显,多数城市不同程度遭受洪涝威胁和侵害。据统计,2007年至2015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六分之一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过12小时,淹水深度超过半米。城市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必须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本文以相关调研为基础,对如何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城市堤防2.8万多千米,保护区域8.8万多平方千米;已建城市排水管道总长51.1万多千米,其中雨水管道总长约19.2万千米,雨污合流管道约10.8万千米,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保障城市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规定,城市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大于等于150万人的特别重要的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为大于等于200年;大于50万人小于150万人的重要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0~150年;大于20万人小于50万人的中等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为60~100年;小于等于20万人的一般城镇,防洪标准重现期为20~50年。但我国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发展并不平衡,目前只有300多座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占有防洪任务城市总数的50%,其中全国重点防洪城市31个,有10个达标,占32%;全国重要防洪城市54个,有16个达标,占30%。尽管全国城市排水管道总长比1978年增加了26倍,但城市管线系统排水能力仍不足,绝大多数不足1年一遇。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要求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

我国现行水管理体制下,通常情况城市建成区内的排水、内涝治理工作由城建部门负责,流域和区域的防洪工作由水利部门负责;只是在部分实施了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城市,由水务部门对防洪排涝进行统一管理,对排水设施、河道治理、防洪工程等统筹规划。因此,当前各地城市防洪排涝的管理体制是有差异的,城建部门和水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的情况都存在。据统计,全国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有370座城市城区防洪由水务(水利)部门负责,103座由城建部门负责,152座由水务(水利)和城建部门共同管理,另有少数城市由其他部门管理或未明确管理部门。

由于防洪排涝工作的系统性和应急性特征,各城市在加强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视部门统筹和协作,而且充分发挥好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管理体系的统筹协调作用,以促进防洪排涝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防洪排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由于大多数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普遍不足,部分城市出现了“逢雨必淹”的现象,许多城市一到汛期就面临巨大的防洪排涝压力。面对日益突出的城市洪涝问题,需要对当前城市防洪排涝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找出深层次原因。

(一)相关规划设计理念有缺陷,城市排水标准较低


(未完,全文共4102字,当前显示13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