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论新世纪中国政治学的三个走向

文章标题:浅论新世纪中国政治学的三个走向

在20世纪最后的20年里,当代中国政治学经过恢复、补课和重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终于建立起来了,由此中国走出了没有政治学的政治中国。在这过程中,政治学的发展有过波折,但是,总的说,政治学科的理论体系、教育体系、科研体系等方面,经过从元到有的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如果从新世纪的视角来看,可能面对的挑战要比其它社会科学严峻得多。政治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经济发展提出的政治问题,对政治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政治问题,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政治问题,对“冷战”后如何建立政治新秩序的问题,等等,都深感很难从理论上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及提出可行的对策,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理论缺乏强劲的解释力。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挑战也是机遇。任何社科学的理论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的,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尤其当今日中国的政治学还是一个新生学科之际,它可以从走向科学、走向实际、走向世界的思路着眼,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践中进行理论建设和方法创新,创立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

走向科学。说中国政治学没有科学体系,当然是不正确的。但认为中国政治学科学体系已经很完备了也是不正确的。经过20年的努力,中国政治学已经有了一个科学体系,但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不仅因为中国重建政治学的时间尚短,而且从历史上看中国政治学就有先天不足的弱点。中国和西方国家一样,自古就有非常丰富的治人和治于人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但是,和西方国家不同,中国从来没有把丰富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经验作为学术进行思考和研究,更没有运用这些要素构建政治学,直到中国近代化开始以后,主张维新变革的先驱们才从“西洋”和“东洋”把政治学引进中国。后来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到中国,再加上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这可以说是形成现代政治学的三个源头。但是,在当时的所谓政治学,实际上是照搬西方的政治学,是拿来主义政治学。

新中国成立后,本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发展中国的政治学。可是,正当面临发展机遇的时候,政治学却被误解成伪科学。似乎政治学只属于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只要有马克思主义,就不需要政治学。由此,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政治学长期为缺门。正是因为政治学长期被误解,多年被忽视,所以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长期占霸权地位的“左”的思想任意解释“政治”,被曲解了的“政治”又反过来助长“左”的思想。结果,一方面是社会生活中政治泛化,另一方面是政治概念狭隘化。简言之,社会生活中什么现象都是政治,而政治就是阶级斗争,按此逻辑,“十年浩劫’势在必行。这个政治逻辑的后果,不能不说是没有政治学的政治中国的悲剧。


(未完,全文共6086字,当前显示113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