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新常态理论心得
法治新常态是经济新常态攻坚克难的利器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第二季、转型发展新阶段,改革有了新特征,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经济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
一是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外部需求出现常态萎缩。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经济强国相继提出“再工业化”、“2020战略”、“重生战略”等措施,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发展中国家也都在努力调整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使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外需环境不复存在。
二是创新驱动竞争更为激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滞后。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呼之欲出,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快新兴产业,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倒逼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型转换。但我国过度行政化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导致科技资源浪费严重,很多产业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需要主动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为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腾出空间、留出时间。
三是传统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资源环境约束正在加强。目前,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供给短缺情况更加明显,“刘易斯拐点”正在到来,带动外向型经济的传统人口红利逐步减弱。同时,我国过度依靠投资和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使能源、资源、环境的制约影响越来越明显,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要素的边际供给增量已难以支撑传统的经济高速发展路子,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国经济逐步回落到一个新的平稳增长区间。
四是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挑战,改革红利有待强力释放。201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当前正处于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历史阶段,今后必须逐步调整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改革与发展红利的全民共享。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出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不再单纯追求8%以上的gdp增速,增长速度为增长质量服务;二是转变投资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给出空间让民间投资;三是调控从台前转到幕后,改变热度一高政府就用调控压、市场一冷政府就印钞票刺激的被动局面;四是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关注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五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强力扶持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上努力扭转传统工业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新常态”经济的核心,归根结蒂就是尊重市场规律,让一切决策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做出。
(未完,全文共3478字,当前显示9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