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武汉发展前景

范文一:武汉古村发展前景展望摘要: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矛盾,传统文化的消失与留存,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与转型,已经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实际难题。聚焦到古村开发这一棘手问题,有关“拆与保”的争论从未停息。通过考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汉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的旅游开发情况,重点分析大余湾古村旅游开发的问题,简要提出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古村;旅游开发;武汉;大余湾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古村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古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历史记忆”、“民族特点”、“记得住乡愁”,是对古村文化的高度重视的体现。我们在武汉市大余湾进行了深入调研,以大余湾作为古村的缩影,分析古村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1大余湾的魅力

大余湾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村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有40多座明清古建筑保存完整,20多条小巷纵横分隔,池塘、花园、流水,构筑出“流水穿村过,小溪横桥梁,出门到田间,观鱼清水塘”的幽深图画。该村体现了贴近自然、尊重自然的人文精神,民居建筑群整体布局及风格体现出儒家“厚德载物”、“安居乐业”的理想,是湖北民居杰作,在华中地区是罕见的文化遗产。

大余湾有四大特色:(1)风水特色:“左边青龙游,右边白虎守,前面双龟朝北斗,后面金线吊葫芦,中间如意太极图”。(2)建筑特色:石墙到顶,房屋内部结构以木柱、木板代山墙,村落整体布局是村前以沟壑为堑壕,还有百子堂、药铺、当铺等另行散落在村里。(3)人文特色:当地盛行读书之风,历代“学而优则仕”颇多,宋代有“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之说,近代有名流一百多人。(4)文物特色:例如“雍正朱批谕旨”盒、“四豆同荣”贺寿匾、雕花木床、太师椅、大石磨、石碓、纺线车、织布机等民间文化与艺术瑰宝。

大余湾的民居建筑,是典型的高低错落着两叠或三叠马头墙的徽派建筑,精美的老宅,滴水线石墙,飞琉瓦,鸟兽檐,室内多精致木雕,门前画檐廊,气派堂皇;家庭的天井,寄托五谷丰登,精打细算,物质财富丰富美满。大余湾古宅均用方方正正的条石砌成,石面上琢有细致入微的滴水线。硬山顶、翘檐、檐额彩绘、天井、承水池、木雕隔屏、架子床、太师椅,一切都古色古香,连先祖余秀三的墓和余氏族谱(存于当地博物馆)都保存下来。黑瓦石墙,飞檐翘首,木雕花床,无处不记录着数百年前人们的生活;对联、龙灯、彩旗,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古训、家风,流传着“依官继世十三代,忠厚传家五百年”的警世佳言。

大余湾讲究环境与人文协调。其整体格局是“左边青龙游,右边白虎守,前面双龟朝北斗,后面金钱吊葫芦,中间怀抱太极图”。在形式和格局、用材与技术上,体现出极为完整的安居构想:“前面墙围水,后面山围墙”,以自然的和谐,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大余湾村落布局讲究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有限的空间和自然环境下,强调整体的和谐,充分利用自然。村口都有小小的土地庙,守卫着一个地方的水土,显示老百姓对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的崇拜。靠山面水、阴阳和谐(山是阳,水为阴)、水系的自流灌溉和排水设施,窗户能够观察到大自然的美景,亭台楼阁亲近水源和池塘等。优美的环境和古朴典雅的古建筑,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2武汉古村开发的主客观影响因素

2.1主观方面


(未完,全文共23531字,当前显示13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