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科技馆观后感
范文一。参观科技馆后之感在大雨滂沱中,公车发动了,驶向我们心中盼望的地方——北校。一路上,雨中的空气变得特别潮湿,行道树也抬不起头来,亦如我们的心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雨中穿梭的车飞驰而过,然后把我们放在雨中。一把小小的伞,在这暴雨的眼中简直就像经不起秋风的黄叶,而我们就是躲在落叶下的一只只蚂蚁,随时都可能被这无情的暴雨肆虐得狼狈不堪。但是我们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只为心中的目标——科技馆。身后不时飘过一辆疾驰的轿车,溅起阵阵水花,我们虽然已全身湿透了,但也还是会下意识的躲闪。就这样,我们几个蹦蹦跳跳地来到了逸夫科技馆。走进科技馆,我们去了华工校史馆,浏览了华工的光辉历史;离开校史馆,我们开始了无线电馆的参观,各种无线电电器映入眼帘,这里是无线电发展历史的缩影;无线电馆的对面是电视馆,里面陈列了各种各样的电视,各种品牌,各种形式,各种颜色,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参观完后,雨停了,北校的树、花、水,经历了这场夏日的雷阵雨,显得格外的清新。沐浴着雨后的阳光,嗅着阵阵的花香,聆听着鸟儿的歌唱,我们的心情也变得爽朗了。在归途中,有说有笑,好不快乐。
(唐滔)
尽管大雨连绵不断地下着,我们还是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北校的励吾科技大楼。校史展馆不长,但华工历史悠长。从1952年建校起,我校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在一代代华工师生的努力奋斗中,我校从华南工学院发展到今天综合性的华南理工大学,走过了一个个辉煌的历程,同时,也经历了不少坎坷。在文革十年期间,一批批的学校优秀的教师与教授遭到了迫害,华南工学院被分割成广东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但是,华工人的精神还在,凭着这份精神力量,我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文革后,我校在科研领域和学生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而对于我们自身来说,也是如此。我们今天沐浴着党的阳光,享受着党和国家的精心培养,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会同样遇到不少困难,我们要发扬华工人的精神,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在困难中一步一步地前进,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为国家的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刘桂才)
校史馆参观感想
开头跳过,过程跳过,直接感想,修改后可用于调研报告
华工名师辈出。陈永龄,李文尧,冯秉铨等一位位名师在华工任教,培育了一名又一名优秀学员;庄育智,程镕时,吴硕贤等一位位大师在华工遗芳,打造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为华工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书写辉煌。
华工桃李飘香。自建校以来,华工已培养各类学生约15万名,其中博士生、硕士生1万多名,本科生10多万名。这其中包括了中科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张佑启校友、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李东生校友、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主任侯一钊校友等一位位杰出知名人士,他们在华工校园积淀知识和经验,为他们以后的成功增加筹码。
华工软硬皆善。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软硬件体系。在软件方面,学校不断加大对传统学科的改造和学科交叉力度,重点支持若干优势学科冲击世界一流水平,在巩固工科优势和进一步加强理科建设的同时,加快发展特色文科,提高学科总体水平。在硬件方面,学校先后落成了逸夫人文馆,励吾科技大楼,西区体育馆,北校区学生宿舍楼等建筑物,现有馆藏图书287.
(未完,全文共13412字,当前显示13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