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篇一:【刑事案件侦破实录】中国第一宗亿元冰毒案侦破纪实

中国第一宗亿元冰毒案侦破纪实

特大制贩冰毒专案组成立

1992年1月26日,广东省江门市公安局接到一个极不寻常的电话,电话人说:有一伙香港和内地不法之徒,正在江门市新会杜阮镇从事非常制造“冰毒”活动。

这一重大案情,立即引起了广东省公安厅和江门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视,一个以广东省公安厅刑警总队队长朱明健为总指挥的“1。26”特大制贩“冰毒”专案组成立了。

1月27日,朱明健总队长来到江门市公安局,晚上,市公安局会议室灯火通明,市公安局副局长关位级向有关领导汇报了冰毒案线索的来源和经过一天摸查的初步情况。

会后,专案组决定,由市公安局副局长关位级负责,刑警大队长雷华带、教导员李晚成负责冰毒案件的具体侦查工作。55岁的副局长关位级,身高1.83米,戴一副金丝眼镜,办起案件来,老成稳重。刑警大队长雷华带,从部队侦察干部转业,干刑事侦察工作已经10个年头,参加过数以千计重特大案件的侦查工作,办起案来,认真严谨,是行家里手,追捕擒拿案犯,他打头阵,一马当先,刑警们都尊称他为“雷头”。

刑警大队教导员李晚成,专门分管反走私、反毒品、打黑、打假工作,对毒品案有独特的见解之处。因他的名字与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相近,所以,公安局里的同事都戏称他为“总统”。

经过精心挑选组成的“1。26”专案组,接受任务后,朱明健总队长宣布了一条严密的纪律,务必严格做好保密工作,所有参与“1。26”案件的民警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为了工作方便,专案组白天不开会,凌晨6时才下班。

解开冰毒之谜

由于过去没接触过“冰毒”案,专案组专程到省公安厅找有关“冰毒”的资料,经过五昼夜的工作,在堆积如山的中外案件资料中,大队长雷华带终于解开了“冰毒”有关情况之谜。

原来,“冰毒”是一种无味透明结晶体,形状似“冰”,故称“冰毒”。冰毒是在1973年才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开始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型毒品,它是从中草药麻黄素中提炼,用化学名称为甲基苯丙胺,又名甲基安非他命、去氧麻黄碱,具有强烈的导致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既可用于口服,又可以用于注射、吸食、吹龙和做饮料之用,是当今世界上诸多毒品中毒性较强的一种,很容易上瘾。一般来说,四号海洛因吸食三次就可以上瘾,而“冰毒”往往吸食一次就可以上瘾了。故此,“冰毒”的毒性效应,远比海洛因危害大、传道快。一次性致人死亡量为0.2克。西方国家大部分在色情服务业的女性中吸食。日本、南韩、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台湾等地常在桑拿、卡拉ok、酒吧内吸食。这类“冰毒”价值高、消量大,是大毒枭必争之“货”。

经过一个多月的秘密侦查,专案组有了重大的发现,一个名叫黎志明的28岁广州青年,他经常将大量的麻黄素运到江门市制药厂加工。

麻黄素是一种常用药的原料。国内制药,多将麻黄素加工提炼成左旋麻黄素;而国外制药,则将麻黄素加工成右旋麻黄素。两者的差别在于左旋麻黄素的毒性副作用小,而右旋麻黄素的毒性和副作用大。

而黎志明常常以加工出口为名,将成吨成吨的麻黄素运到江门市制药厂内加厂,提炼成右旋麻黄素。

右旋麻黄素正是制造“冰毒”的主要原料。

以“运行贸易商行”为掩护


(未完,全文共3908字,当前显示12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