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篇一:石首事件.doc

篇二:政府阳光执政应对危机管理

政府阳光执政应对危机管理

07行政管理陈波107223070253

摘要。从“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从2008冰雪灾害到5.12汶川地震,从贵州瓮安6.28事件到湖北石首群体事件,从松花江污染真相到河南杞县核泄露闹剧,从西藏3.14事件到新疆7.5事件,人们对公共危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群体性、突发性公共事件呈明显上升态势,危机管理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各级政府如何提升危机管理能力、树立政府公信力是个不容回避的紧迫课题。

关键词。危机警钟;政府陷被动;阳光执政。

一、危机管理敲警钟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社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民主监督意识日益增强,公众对满足知情权的需求日渐提升;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短信、3g网络等渗透百姓生活,信息传播速度、广度飞速提升,信息把关日渐困难,舆论对政府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爆发的突发性、群体性、多样性公共危机给政府危机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危机的发生是客观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却可能导致绝然不同的结果。以下典型案例的教训引人深思。

1、杞县核泄露事件教训:真相是“捂”不住的

2、新疆7.5事件处理经验:信息透明化危机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危机管理的案例警示我们——政府亟需提升危机管理能力。

二、政府因何陷被动

面对危机,政府的承担着太多的期待,其危机管理的表现和能力直接牵动着公众的神经。然而,回顾历史,政府机构在应对危机时常常遭遇尴尬的被动,其因何在。这需要从危机产生的根源和政府的应对措施来综合分析。

(一)危机转化路径:信息传播不畅致使公共危机升级

综合所有失败的危机管理案例,我们发现,危机升级都有一个共同的路径:公共危机发生——谣言传播——政府被动——公信力危机

很明显,导致政府在危机面前处于被动局面的“祸首”是由信息不充分产生谣言。所谓谣言就是未经证实的信息。危机发生后,如果官方一直压制、隐瞒真相,主流媒体保持沉闷,缺乏及时、畅通的信息传播,谣言便会通过非正常途径变形扩散,在现代传播环境下,谣言还会借助网络、手机等高科技手段迅速抢占话语权。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谣言满天飞的背景下,民众的恐慌与盲从心理急速膨胀,很容易导致社会混乱。

因此,信息传播危机是公共危机升级的致命根源。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真相、消除谣言。能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将使危机朝着两个绝然不同的方向发展:

方向一:漠视知情权——压制、隐瞒真相——谣言传播——导致社会恐慌——公共危机升级为公信力危机;

方向二:满足知情权——信息公开透明——疏导社会情绪——主导舆论导

向——有效化解危机。

在信息传播不畅通的情况下,当真相被谣言淹没时,“不明真相”的群众听不到官方的权威声音,往往被谣言所困扰。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官方迟到的真相“慢三拍”时,当公众对主流媒体的期待落空时,当谣言已对社会产生危害时,政府的公信力危机便不可避免了。

(二)危机管理缺失:政府机构应对不当

危机管理的成败,作为管理主体的政府机构担负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关键责任。失败的危机管理往往源于政府机构的应对不当,主要有以下表现:

1、缺乏积极的危机管理意识


(未完,全文共5473字,当前显示133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