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篇一:公共关系学习心得

公共关系学学习心得体会

以前,我对公共关系并不怎么了解,觉得无非是与人相处的技巧而已,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明白公共关系的内涵。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是公对公的关系,它谋求的是组织的利益,通过大众传媒提高组织的美誉度,并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也为公众谋求利益。它指企业为搞好与公众的关系而采用的策略和技术。公共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学习好这门课程以适应这个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也为今后充分展现自己才能奠定基础。㈠公共关系的定义

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s,p.r.,简称“公关”)是由英文“public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公共关系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新兴专业,开设大专、本科至最高硕士的课程。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㈡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公共关系自80年代出传入中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⑴引入与开创时期(1981年-19884年):现代公共关系首先在深圳特区出现由经

济特区传入内地这时候还并没有广泛的传播直到中外合资企业的建立和公关部的设立才拉开了公关的序幕并很快的加强。⑵适应与发展时期(1985-1991):1985年呼吁“第三产业的发展”这进一步推动了公共关系的蓬勃发展,随着公共理论不断深化,公关的分支学科加多。

(3)竞争与专业分工时期(1991—2001)。专业和职业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建立体制的逐渐完善,促使公共关系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㈢公共关系的一些基本知识

a.一个核心----形象。社会公众对组织(企业)的整体评价和印象。

b.两种指标——(1)知名度:公众对组织知晓了解的程度;

(2)美誉度。组织活的公众满意,赞誉的程度。

c.三个要素——(1)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尽管有些个人,为了某种特殊利益也举办公关活动,但他们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时,不是以自然人的身份,而是以法人的面目出现的。全面研究组织是社会学的课题,而公共关系学主要是从公共关系活动的角度,对组织相关的性质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

(2)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公共关系也称作公众关系,因为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就是公众。要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公众。

(3)公共关系的手段,传播。当组织明确了公共关系目标,确定了目标公众,并有了公共关系活动的设想之后,便要考虑如何运用

媒介把目标和设想变成行动。媒介即传播,是连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桥梁,是完成沟通的工程,也是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惟一手段。

a.传播的含义。在这个意义上,传播是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信息过程。这种传播是双向性的信息交流与分享。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正是通过这种双向信息交流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关系的。

b.传播的要素。传播作为信息交流活动,有其特定的结构,它是由以下要素有机地组成的动态过程:信源、信宿、信息符号、信息通道。

c.公共关系传播媒介及传播活动的作用。公共关系传播可以分为自发传播与自觉传播两种。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既有大众媒介,又有群体媒介和人际媒介。


(未完,全文共7183字,当前显示145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