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篇一:中国粮食主产区演变的特点与原因分析

中国粮食主产区演变的特点与原因分析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进入了较快的演变与发展时期,并表现出一系列特点。粮食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是比较效益、资源禀赋、社会需求、科技进步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要实现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导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强化中央政府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与保护,协调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关系,从区域经济角度确定粮食主产区发展思路。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演变可持续发展

粮食主产区是中国商品粮生产的核心区域,对确保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旦粮食主产区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这种变化是自然、经济、科技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粮食主产区演变与发展的特点,深入分析这种变迁的原因,构架粮食主产区未来发展的政策框架,以期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中国粮食主产区演变与发展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生产格局和流通格局两个方面。从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变迁看,全国粮食生产区域由南方持续向北方转移,由东部、西部逐渐向中部推进,其中东南沿海区粮食生产急剧萎缩,东北区和黄淮海区形成了全国粮食增长中心,粮食主产区的边界明显地呈现出缩小趋势。从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变迁看,伴随着粮食调运由计划调拨到市场调节的变化,中国粮食流向流量发生了由南粮北调向北粮南运的转变。中国粮食主产区在演变与发展中表现出显著特点。

(一)粮食主产区在空间上相对集中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种植面积在不同区域发生了消长不同的变化。以浙江省为例,粮食种植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为326.35万公顷,到了20世纪90年代下降到293.99万公顷,到了2008年进一步下降到127.16万公顷。与此相反,北方的一些省份粮食种植面积则呈增长的趋势。以黑龙江省为例,粮食种植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为604.76万公顷,到了90年代扩大到767.27万公顷。2000年以后,黑龙江省的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呈扩大趋势,2008年其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了1098.89万公顷,是20世纪50年代的1.82倍。在半个多世纪中,粮食种植面积呈增加趋势的省(区)有9个,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贵

篇二:我国粮食生产成本的结构演化及发展趋势

我国粮食生产成本的结构演化及发展趋势

摘要。粮食生产总成本的增长源于生产成本的增长,生产成本的增长又主要源于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的增长,物质与服务费用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化肥和租赁作业费用的增加。要控制成本增长必须从化肥、租赁作业和人工成本三个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粮食;生产成本;结构演化

最近一段时期,化肥价格上涨、犁田和收割成本上升,请工费用上涨,粮食生产成本再次成为农民和学界关注的话题。粮食生产成本上涨的因素究竟是什么,粮食成本结构如何演变,今后发展趋势如何。笔者将通过对粮食生产成本结构演化的分析回答上述三个问题。

一、粮食总成本的结构

从要素分类来看,粮食生产的总成本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从使用现金的标准来看,可以分为现金成本和非现金成本。第一种分类方法反映生产要素在总成本中的构成,第二种分类方法反映现金与非现金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构成,即有多少是农民自己提供的,有多少是外购的。


(未完,全文共7151字,当前显示140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