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为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科技目标,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科技支撑系统,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矿山安全科技人才,形成数个技术力量雄厚、具有专业特色、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科研基地,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矿山落后的安全状况和不良的国际形象,提高矿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领域基础性研究
理论研究是安全科技与安全生产发展的源泉,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工作,以安全生产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加大安全生产应用理论研究的力度,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工程技术提供指导,重点开展4个课题的研究。
(1)矿山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安全科学是一门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数学等的交叉科学,从根本上研究人类生产活动中预测安全事故的各项举措,是一门尚未成熟、但正在迅速形成的科学,而矿山安全科学更是一门新学科,它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矿山安全科学是研究矿山(主要是采矿和选冶)生产过程和非生产过程中人们自身和矿山安全的综合性横向科学。矿山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人、机、环境(人机结合面)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有二:一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二是保护矿山劳动者安全。
(2)非煤矿山工程地质灾害发生机理与控制理论研究。研究矿山工程地质灾害形成的过程、动力来源、作用机理、破坏方式与控制理论等是矿山灾害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是实现灾害有效监测、预报与科学防治的基础。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大面积地压灾害显现规律、控制理论研究;2)深井矿山岩爆机理研究;3)非煤矿山岩层移动与地面塌陷发育过程及机理研究。
(3)非煤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理论研究。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既涉及自然科学理论,又涉及社会经济理论,根据灾害风险评估的需要,应将有关的理论融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使矿山灾害风险评估具有坚实的基础。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预测重点是研究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遗传算法、非线性科学的灾害预测理论和方法。
(4)深凹露天矿灾害性小气候预测预报理论。由于深凹露天矿采场的凹陷深度达到200~600m,坑内的大气污染物扩散十分困难,形成以大气尘毒污染为主的深凹露天矿灾害性小气候,坑内大气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造成矿工呼吸系统伤害,甚至危及矿工生命安全,矿山生产效率大大降低。有的矿山不得不关闭采场,停止正常的生产,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引进消化原苏联及欧美国家的先进深凹露天矿灾害性小气候预测预报技术和理论,结合我国矿山实际,建立我国自己的预测预报理论,达到预报准确率大于80%。
2.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开发
针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中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加强重点攻关,提高对工程地质灾害事故的监测和预防能力,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能力,应急救援水平和事故分析处理能力,并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提供技术支撑,开展12项重大课题科技攻关。
(未完,全文共7324字,当前显示122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