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增强煤矿安全忧患意识促进安全生产健康发展

增强煤矿安全忧患意识,保持煤矿实现安全生产奋斗目标是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的神圣职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种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相反、相成、相克的规律。忧患意识的可贵就在于能够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安全平稳的时候,越是生产完成顺利的时候,越要高度戒备,保持警惕,增强安全忧患意识。忧患促人警醒,催人奋进。一个单位、一级组织和个人如果缺少忧患意识,就会安于现状,失去进取精神、发展生机和创新活力。因此,增强安全忧患意识有利于提高煤矿安全责任感、使命感。保持忧患意识,就会立解忧之志,践去患之行。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提高党政工组织执政能力和地位的体现,是煤矿迎接安全生产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九十年代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成果明显,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十分严峻,具体表现在:

一、煤矿安全设施长期存在欠账严重的现实。由于煤矿安全设施长期欠账导致安全隐患严重,是我国煤矿的一个基本现实问题。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全国煤矿安全设施欠账达到500亿元,就2004年全国煤炭产量19.5亿吨,其中只有12亿吨是具有安全保障开采的。这意味着近四成煤炭产量缺乏安全保障,在缺乏安全保障的7.5亿吨煤炭产量中,

3.5亿吨属于安全不达标的,除此之外的4亿吨煤炭产量是根本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目前全国占三分之一的国有煤矿不同程度存在采掘失调问题,主要生产设备严重老化,超期超时服役的约占三分之一,隐患相当严重,国家虽然在安全生产方面出台了几十部有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社会经济与产业结构发生快速而深刻的变化,目前许多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与市场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法制体系存在一定差距,法律、法规、政策不少可操作性差。


(未完,全文共3025字,当前显示93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