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雨露计划培训新机制调研报告

雨露计划培训是指农村劳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开展的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加快农村劳力转移就业步伐为目标。转移培训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长期培养“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的要求,扎实提升“雨露计划”培训水平。根据调查:农业人口64.69万人,农村劳动力29.76万人,在外务工劳动力17.3万人,目前暂未转移的富余劳动力仍有7.74万人。当前转移农村富余劳力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为此,必须破除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的体制障碍,不断创新和完善新机制,顺利实施转移培训及就业工作,对此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目前农村劳动力现状

县属农业大县,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劳力就业问题。据此,通过深入10个乡镇20个重点村,对部分贫困群众、移民户、产业发展大户及群众代表进行了走访、座谈,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作了些调研,发现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现状:

1、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在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5%以上,高中占20%,大专以上占5%;

2、劳动技能差,体能型的劳力占农村劳动力的85%以上,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向技能型的转变有待提升;

3、就业观念落后。有56%以上的农村劳力,把自己长期拴在土地上,靠单一的种养增收。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者少之又少,于是出现了“田种的好,家庭经济收入少”这一说法,没有先学技术后就业的意识;

4、38%的劳力还缺乏进取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适应转移就业的需要。常期生活劳作在农村,自由散漫,从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角色转变意识缓慢,缺乏进取心,抱着“政府要我培训”,而不是“我要培训”的思想。特别是走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好高骛远,缺泛脚踏实地的思想,对一些较艰苦、市场需求量大的岗位不感兴趣;

5、部分农民不习惯于企业严格的时间安排、规章制度,难以适应机器化大生产的工作环境,因而工作变换性较大,适应能力不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未完,全文共2673字,当前显示86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