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利用与土地提质的探索与实践
耕地保护利用与土地提质的探索与实践
xxxx位于xx中部偏西,全县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574个村(居),111.65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57.27万亩,人均耕地约1.4亩,是贵阳“1小时经济圈”、“黔中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xxxx年初,我县抢抓国发2号文件实施的大机遇,围绕“奋战三年,进入全省经济强县”的目标,作出“全党抓工业、重点抓招商、突破大项目、着力调结构”的战略定位。全县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突飞猛进,建设用地需求剧增,不断冲击着保护耕地这条红线。土地,首先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
如何做到“保耕地保红线”与“保增长保发展”“双保双赢”,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各级领导深入探索和思考的首要问题。压力催生动力,问题推进改革。在省、市的安排部署下,xxxx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三甲、官寨两乡为试点,率先在全省推行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把管地、用地、造地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占补”两条腿走路,探索出一项实现占补平衡、向山要建设用地、向山要耕地、推进石漠化治理和村庄整治的新机制,实现了保红线与保增长双赢互利的绝地突围。
一、前提和依据
xxxx县土地总面积28.65万公顷,人均土地面积0.27公顷,分别相当于全国、全省人均土地0.76公顷、0.46公顷的35.92%和59.35%。辖区内耕地中旱地9.51万公顷,水田0.97万公顷,15度以上耕地5.09万公顷(占耕地48.5%),石漠化现象严重,达13.43万公顷,占总面积46.89%,未利用地中30.7%的裸地因缺失土壤层难以利用。呈现旱地多水田少,中低产田土比重大,耕作条件差,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特点。随着我县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建设占用耕地不可避免,保护耕地的形势异常严峻。
耕地耕作层是历代农民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后形成的优质土壤,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用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未完,全文共2959字,当前显示90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