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戊戌变法新政的内容

篇一:题目17f7c284b9d528ea81c779b9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

四、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

(一)戊戌变法

1、历史背景

(1)世界潮流;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两大变局)(2)民族危机:瓜分狂潮、空前危机危机。

(3)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资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

a、传播;

(a)顽固思想:

(b)洋务思想:

(c)早期维新;时间、条件、代表、主张、作用、局限

(d)维新思想:

b、论战:

(a)双方:

(b)焦点;

(c)影响;。

2、目的

(1)根本;

(2)首要:

3、进程

(1)开始;公车上书1895

(2)高朝:百日维新1898

(1)内容

a、政治。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b、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c、文教。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传播有利培养维新人才。

d、军事。增强国防力量。

(2)进步性。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3)局限性。没有涉及设议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2)3、失败;戊戌政变

(1)过程。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人士。

(2)原因:

a、主观: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没有彻底反封建

②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

③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b、客观:对改革不利的国内、国际环境

①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②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

(3)教训:①当时的中国走改良(君主立宪)道路是走不通的

②要实现中国近代化,必须推翻封建专制,实现民族独立,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评价:

(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2)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上。激发了爱国的民族意识,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的传播,是近代中国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


(未完,全文共4509字,当前显示145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