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内控系统评估在财务审计中的位置

内部控制是在一个单位,为了实现经营目标、维护财产物资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贯彻经营方针和决策,以及保证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和制约的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在审计规范中正式采用是从20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但是作为一个单位管理活动中的自我调节和制约手段,却在很早以前就产生了。古埃及对仓库物资出入库设置几名人员同时专司记录并相互核对,我国西周时代的财政收支实行分权并相互核对,宋代对收、支、节余采用“四柱清册”的形式以制约其平衡等。从内部控制系统的衍变看,大体经历了由内部牵制的采用、制约机制的建立、控制体系的形成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分工、程序、手续”等形式的内部牵制,到“标准、预算、指标”的建立,再到建立各业务控制系统以至组成企业的整个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由不同部门、不同制度的控制点组成的,控制系统可能超出一个管理部门的业务范围,例如:从材料采购业务来看,物资管理属于供应部门,货款结算属于财务部门,核算业务分处于供应与会计两个部门,而在供应部门中,材料进货的管理要涉及供应计划、合同管理、物资检验、仓库管理等几种制度。在一个业务管理制度中,很难包含有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与此相反,一项业务的控制系统,其控制点可能存在于几种制度之内。内部控制系统不是管理制度,其控制点乃是存在于有关部门的制度之中。管理部门对于所属业务进行的控制活动依靠管理制度,而审计活动用以确定程序、重点、范围和方法乃是依靠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现代审计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采用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许多国家公认的审计标准中,为数不多的内容就包含了下列一条:“对现行的内部控制应加以适当的研究和评价,以确定其可信程度,并据以确定抽查的范围和审计程度”这就是说,在审计活动中,已经把是否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作为衡量现场审计能否合格的一项尺度,为什么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在审计工作中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主要是审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所造成的,经济发展对现代审计提出了新要求。

一、审计业务量的增大


(未完,全文共3306字,当前显示8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