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在全市部门包村工作动员会议上的讲话(1)

在全市部门包村工作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2001—2003年全市部门包村工作进行总结,对我市新一轮部门包村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首先,我代表市委向今天到会的全体同志,向在过去三年中为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付出了辛勤努力、做出了积极贡献的市直包村部门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我简要回顾一下三年来我市部门包村工作情况,并就抓好新一轮部门包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三年来全市部门包村工作的简要回顾

在过去的三年中,全市各级包村部门及工作组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按照村党支部创“五个好”目标,从解决农村突出问题入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一是注重班子建设,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各级包扶部门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普遍帮助包扶村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大力实施了“三培两带”工程,包扶村党支部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各项工作由后进走向了前列。经过三年整顿建设,各级部门包扶的后进村90%以上得到了转化升级。目前,全市一类村党支部达到1227个,占总数的69.7%。

二是强化培训教育,村级干部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三年来,各包扶工作组通过言传身教,尤其是在为期一年半的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积极组织村干部参加学教活动,认真抓好致富技术培训,使村干部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发展经济的能力明显提高。2003年,在省、市、县三级部门所包扶的581个村中,92%的村干部达到了“双带”标准。

三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各包扶部门和工作组千方百计引进资金、技术、信息,有力地促进了包扶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据统计,2003年,市县部门包扶村平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5.1万元,比2000年增加3万多元,其中有16%的村突破了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达到2400多元,平均每年增加150元。

四是实施“民心工程”,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各级包村部门从群众最难、最急、最盼的事情抓起,使一大批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用电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据统计,仅2003年,各级包扶部门共筹措资金1680多万元,兴修公路934公里、桥梁190多座、饮水工程102个,新建改建学校125所。同时,各级包扶部门还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把党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

三年来,我市部门包村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的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市委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市委始终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市委班子成员非常关心重视村建工作,经常深入到挂点包扶村开展调研,与村干部共商发展大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市委钟书记、谢市长在百忙之中还抽出时间,经常深入到联系点上检查指导工作,现场办公,为联系点解决了许多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联系村的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使当地的干部群众非常感动。市县两级领导也均带头建立了自己的村建联系点,并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解剖麻雀,以点带面,把联系点办成了示范点,为全市各级各部门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树立了榜样,起到了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未完,全文共5493字,当前显示138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