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国博“庙会”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报讯昨日是元宵佳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汇集了来自全国的2000余件展品。展览现场犹如一场大型民间文化艺术庙会,瞎子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原始录音、唐代古琴“枯木龙吟”等珍贵展品与手工现场表演吸引了不少观众。

四大遗产领衔501个申遗项目

本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规模展览,共计展出实物、音频视频、图片共2000多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表示,这些展品是从全国各地选送的6000多件物品中筛选出来的,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人关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展览分为中央厅和地方厅。据本次展览的承办方、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章平介绍,中央大厅主要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的保护工作进行一个系统的文字和图片的介绍。

展品方面,中央大厅的“主角”是古琴、昆曲、新疆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四项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项目,以及一些重要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

另外,在中央展厅的一块展板中,还公布了第一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501个公示名单。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的所有展品都来自于这501个申报项目。

地方厅现场表演最受观众欢迎

地方厅则集中展示全国各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品包括老式商业招幌、高山族木雕、仿宋针灸铜人、江永女书、水族水书、树叶信、贝叶经、少数民族典籍善本和各种手抄本等。在这里,10名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民间艺人在现场还进行了表演,福建提线木偶、江苏泥塑、海南传统纺织、陕西剪纸、北京风筝扎制等绝活表演最受观众的欢迎。

王章平告诉记者,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无形性”。因此,“现场的展示,可以让观众们更贴近的了解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工艺等更是需要我们重点保护的。”王章平说。

遗产保护急需解决传承人问题


(未完,全文共2451字,当前显示81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