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有哪些因素影响地区经济增长。我们可以看到,地区间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在各地区分布的差异、各地区的城市化程度、农村工业化程度,以及制度和政策因素的差别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怎样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它们使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问题对于研究地区差距的成因和变动趋势至关重要。

地区间的资本流动

改革以前,地区间资本流动完全是一种计划行为,受中央政策分配。改革以来的这20多年间,资本流动一方面受财政分配资金和国家银行政策性资金分配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市场的引导。对外资而言,还受到地域性优惠政策的影响。财政体制、银行政策、市场条件、外资优惠政策等因素使得区域间资本流动呈现出复杂的格局。

1.固定资产投资在地区间的分布

在改革初期的1980年,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只相当于东部的45%,但西部的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与本地区gdp的比例)是22%,高于东、中部的18%.这提示当时投资是向西部倾斜的。这也基本反映改革以前投资的分布情况。在改革期间东部地区投资率迅速提高,超过了西部。只是到20世纪90年代末实行西部大开发之后,西部投资率才又超过了东部,2002年更是达到了42%的历史高点(但规模只相当于东部的35%),可见投资在改革期间直到西部大开发之前是向东部倾斜的。这显然是导致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为了搞清导致区域间投资率差距的原因,以下将对区域间不同类型的资本流动进行考察。这些计算受到数据准确度的影响,有的还需要借助于假设条件,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这里提供的只是非常粗略的估计。

2.对国内跨地区资本流动总量的估计

这里我们对整个20世纪90年代国内跨地区资本流动总量进行估计。根据宏观经济学原理,各省的资本净流入(流出)应当等于投资与储蓄之差。我们以各省(市、自治区)农业和非农业人口为权重计算了各省城乡居民储蓄率,并用它近似代表各省总储蓄率,从各省gdp推算出各省储蓄总额。以各省的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减去储蓄总额,再扣除误差分配,就是近似的跨地区国内资本流动额。再加上外资投入,就反映出各地区净流入(流出)资本的总量。


(未完,全文共7949字,当前显示91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