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校本管理理论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教育论文

校本管理是当今世界广受认可的学校管理模式。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的改革,而真正兴起是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开始的。在美国已经至少有40多个州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校本管理,而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实行了校本管理。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学者也逐渐认识到校本管理的意义,关于它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和对国外经验的借鉴,而将校本管理引入到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中的研究却不多见。

本文将简单介绍校本管理的基础理论,着重分析职业院校实施校本管理的可行性,以及对职业教育管理发展带来的启示。

一、校本管理概述

校本管理(school-basedmanagement,简称sbm),又称学校现场管理(school-sitemanagement)、现场管理(site-basedmanagement)等,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界定。赫尔曼(herman)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结构和过程,它允许学校在指导、预算、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人事等方面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同时,学校的各种利益相关者要参与学校的决策制定。”马兰(malen)等人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权力下放的形式,学校是教育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基本单位,通过决策权的重新分配,能够激发并保持学校的进步。”拜雷(bailey)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决策参与过程,参与决策的人员要对决策负责。”

综合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校本管理这一概念具有两层含义:

1.学校决策权从上级部门下放到学校,学校作为自主决策、自主发展的办学主体,在课程设置、人事安排、财政预算、资源分配等各个方面拥有自主权

2.与学校联系紧密的各种相关利益者,如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都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

二、我国职业院校实施校本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未完,全文共2583字,当前显示7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