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乡镇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明确目标,确定重点,加快发展,根据《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嘉峪关市郊区“十一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编制了《新城镇“十一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发展状况
“十五”期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全局,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进一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村社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保持增长态势,2005年预测分别达到17430万元、7709万元、4579万元、5034元,年均分别递增6%,6%,8%,8%,年平均增长10.7%。其中2004年社会生产总值达163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93.4元,同比递增幅度分别为10.2%,
24.9%,属期内递增最高年份。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农民储蓄存款余额3299万元,人均4039元,(在酒泉和市内存款无法统计)。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由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草三元结构转变。高效农业示范点取得实质性进展,有利地推动了我镇农业的转型升级,2004年被省农牧厅认定为全省无公害洋葱生产示范基地。2005年经济作物面积19664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2.8%,粮经饲比由2000年的85:12:3调整为2005年的9:89:2,农林牧收入比重为86:3:11,一产业、二三产业收入比重为70:30。
――农业产业势头强劲。洋葱、制种、西甜瓜、畜禽养殖等支柱产业效益明显。“万元室”、“万元院”、“万元田”、“万元园”四个万元科技高效农业培育出新亮点。2005年,我镇养殖规模户达到729户,肉类总产量728吨。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共完成人工造林21432亩。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农机总动力达2.35万千瓦,动力运输机械1737台(辆),农业机械化普及推广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镇企业步伐加快。“十五”期间,我镇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2004年达到9001万元,同比增长8%,“十五”年均递增12%。
——招商引资实现突破性进展。先后引进了万亩葡萄生产基地项目、甘肃恒源炉料有限公司、新城草湖开发等一批大项目。累计完成招商引资2.9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向适应型、超前型转变。不断完善了路、桥、供排水、供电、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镇村级公路建设步伐,实现了道路村通村、村通组、组通组。解决了农民正常用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住房、科技、文教、医疗卫生条件持续发展。
——科技、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十五”期间,教育“两基”达标通过省市验收。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6.9%,教育质量稳步上升。计生整体工作水平进步较大,计划生育率达到100%。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医疗保健机构。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兴起,电视入户率达到73%,电话入户率达到69.3%,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17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各种污染治理和整治取得一定成效。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步,镇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
二、“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
(未完,全文共9322字,当前显示14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