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的努力与不足

在中国改革开放、重建社会学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社会学工作者对社会学理论的兴趣和自觉意识都不是很强。这种状况导致中国社会学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实用品格”。毋庸置疑,这种“实用品格”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国社会学学术水平的提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对中国社会学实用品格的批评,推动了社会学对自身研究实践的反思,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工作者开始形成比较自觉的理论意识,许多从事经验研究的学者也开始将自己的研究自觉地置于某种理论框架之下,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对该理论做进一步的修正和推进;同时,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人员也开始对所引进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做比较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术积累,中国社会学界在社会学理论建构方面的努力收到了初步成效,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明显理论自觉的研究范式或框架式的理论雏形。

1.“社会运行学派”。这是中国社会学重建以来由中国社会学家自觉提出来的最早的一个系统化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它强调“从社会运行的角度研究社会”,并试图综合东西方社会思想和社会学理论资源来达成这一理论目标。主要倡导者为郑杭生等人。


(未完,全文共1774字,当前显示4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