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与大北京都市圈对接的几点思考

对外一提起黄骅,我们常用北倚京津、东临渤海,来做区位的注解。可见,京津在我们心中是何等重要。而时至今日,区位上的接近,与心理上的依赖,并没有给黄骅带来“近水楼台”的效果。回眸环京津战略的提出,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了,但我们始终突不破这道坎,到底是什么原因,症结在哪里,从哪里突破。带着这些问题,市政府办公室有关人员,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乡镇。

现状

我市与京津的合作,曾有过辉煌,但现在留给我们的,仅是一些沉甸甸的思考。要全面、客观地了解这一现状,还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上世纪70年代末,以渔区一些渔民,为天津外协加工电子零部件为开端,短短几年内,依托京津建起了皮鞋厂、服装厂等企业,大麻线路板、渤海自行车厂等也迅速发展起来。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最好时期,渤海自行车厂成为天津自行车厂最大的配套企业,每年税收达1000余万元。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京津产业的加快调整,周边地区的竞相发展,我们没有跟上发展的节拍,优势不断弱化,与京津的全面合作逐步放缓。

近年来,我市与京津合作虽没有大的突破,但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一是部分产品在京津市场有一定份额。目前,三车配件在京津市场占很大份额,其中车把、车架等产品已占到50%以上。80%的水产品供给京津市场。特别是冬枣,已打入北京航空领域,在京津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另外,我市有近7000人在京津务工,分布在建筑、餐饮、机械电子等领域。二是技术合作见成效。几年来,引进京津人才200余人,技术合作项目有30%来自京津。华林公司与天津南开大学合作开发的酸碱平产品,畅销京津市场;孔店引进北京农大的冬枣冰温保鲜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天津海水淡化研究所合作开发的苦咸水膜法淡化技术,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三是引进资金比重较大。几年来,从京津引进项目90余个,资金总额达10亿元,占引进省外资金的55%。投资1.09亿元的天津歧麦公司歧山钢铁项目,落户齐家务;投资1800万元的天津川合公司众宝果蔬项目,落户黄骅镇。另外,耀华商厦、盛华超市均有天津资本注入。

问题

1、产业链缺失,难以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对接。我市与京津的产业联系,以粗加工的农产品为主,以简单加工的工业品居多。以三车配件业为例,由于技术含量低、工艺落后,仅在车镜、保险杠等几个产品与京津汽车制造业有配套,只能靠数量增加利润,靠关系、靠老客户来维持市场。而与京津的主导产业,如电子通信、高新技术等联系很少,远没有形成分工细腻、丰富多彩的产业链。拿线路板来说,虽与京津高新技术产业有联系,但份额很小,而且由于技术、设备的原因,一些高端产品承接还有困难。产业链的缺失,导致京津的产业升级难以带动我市的发展,使我市难以有效吸纳京津转移的产业,也难以吸纳人才、技术以及资金等经济要素,产业对接和集群发展的难度很大。


(未完,全文共5749字,当前显示11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