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发展中社会和谐的制约与促进
一、社会和谐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明的起源和进步是与人类的实践活动,包括对自然界和社会改造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物质文明的进步使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它把人类带向更加远离自然状态的人造世界;精神文明的进步使社会行为理性化程度不断提高,它把人类引向越来越崇高的思想境界。制度文明作为联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介,充分发挥了其整合作用和协调功能,使两个文明实现了比较协调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个车轮的协调发展,必然推动城市文明历史不断地从矛盾走向和谐。
年月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世纪议程》白皮书指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城市的和谐使每一位城市居民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既关注和追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同时也尊重其他成员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的关系。我们无法设想,在一个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管理不良、背信弃义、充满矛盾的世界中,会有城市的和谐发展。社会和谐作为城市发展理性化的选择,它的发展促进更加宽广的公平环境、诚信环境和管理环境。和谐的城市环境,不仅能使资源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和利用,而且能使城市的各项社会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推动城市文明的继续和发展。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必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的和谐发展,必然促进作为个体的自然人与社会群体的和谐,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人与人的关系不断改善。
二、现代城市发展中社会和谐的主要制约因素
城市是人类群居的集合体,从社会学和法律学的角度看,必然存在普遍的矛盾冲突。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中矛盾呈现了与以前不同的特点,存在阶段性的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与特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成为城市发展中必须正视的现实。
(一)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群体事件
理论上,任何人在压抑的社会状态,如经济萧条、自然灾害、贫困、歧视、冲突、不公平的待遇、难以捉摸的前途等情况下,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社会正义不能伸张,而沟通表达意见的管道不够通畅,法律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时,都会通过集群行为来解决问题。目前,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我国社会正走向群体事件多发阶段,经济领域的矛盾尖锐化,各种观念交错影响,引发群体利益矛盾呈扩大化、复杂化的趋势,频繁引发群体事件,成为当前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矛盾冲突的对抗性不断增强,司法机关成为矛盾的焦点,干群矛盾成为矛盾的难点。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群体行为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城市作为人口高密度的聚居地,适当的环境条件提供了群体行为的良好条件,使得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远较农村多。
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引起市民与之磨擦、冲突的群体事件日益增多,也已成为影响城市和谐的重要因素。因为农民工本身的先天问题,进城后普遍感受到城市居民的偏见与歧视。这些偏见与歧视,使部分城市居民在对待农民工时,存在语言轻蔑、出言不逊、有意回避、职业排斥和人格侮辱的现象,引起农民工的反感,导致群体性的磨擦与冲突。农民工在夹杂着羡慕与被剥夺感的心理支配下,容易发展为对抗市民的破坏性心理,破坏城市发展的社会和谐。
二社会信用受挫产生诚信危机
(未完,全文共5518字,当前显示13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