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防范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防范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是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高风险行业,自1951年诞生以来,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办社宗旨,在支农中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部分农村信用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精神,选择“以县(市)为单位将信用社和县(市)联社各为法人改为统一法人,实行县级联社统一法人。由于新体制刚开始运行,一些基层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出现了相对弱化的现象,试运行中暴露出会计管理上的不足。而会计管理上的漏洞,案件、事故时有发生,给信用社造成资金损失,带来不良影响。本文拟村信用社财务风险和防范问题进行探讨。
一、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隐患
就目前而言、农村信用社的财务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人员思想素质不够高
1、认识存在偏差,风险意识淡薄。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已将发展代理保险、代理收费等为内容的中间业务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新的业务开展,一方面增大了业务工作量,另一方面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内控制度作保证,也没有从思想上树立起应有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有的麻痹大意,管理责任不到位,存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松懈。内控制度松弛,造成了财务会计核算有章不循,职责不明,没有严格规范化进行操作,业务处理随意性大。主要表现为自行串岗作业,自动变更帐务处理先后秩序,在原始凭证填写和记账时不按照规定进行书写、记载、以及错账冲正等方面都存一些问题。承担了中间业务必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一旦卷入民事纠纷的诉讼案件,势必形成了财务风险。
2、财务人员素质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和财务管理的需要。一些操作人员对内控制度不理解,在具体执行中忽视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削弱这些控制程序应有的作用。如在处理日常业务时不严格审核凭证,甚至受理了无效凭证。加之会计电算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的财务业务需要通过微机处理,而微机操作员级别代号没有严格控制,出现记帐复核串岗作业,代号相互串用等情况。
3、财务人员流动性较大,新上的人员对专业技能不熟悉。有的信用社领导把财务部门当作培养业务人才,提高业务素质的基地,不少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财务人员相继被调到其它部门工作,又将未接受过财务教育教训,缺乏财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人员安排的财务岗位上。由于骨干人员调动频繁,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接任者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信用社业务。加之信用社存在着“师傅带徒弟”的知识传授方式,使得新财务人员对老财务人员形成一种盲目信任,使内控制度失效而增大了财务风险。
(二)内控制度本身不完善
1、内制度在设计上不科学、不完善。有的存在控制目标不明确,组织分工体系不明确,业务流程规定得不细,不便于贯彻执行。有的规章制度只是一些粗略的条文规定,不利于财务人员上岗操作,特别是在新业务的开展方面,内控制度建设目前未跟上,加之新制度在制定时很难考虑周全,有时甚至就没有相关制度来规范,使得一些新业务品种在试办过程中面临着较大风险。
2、原有内控制度不适新的应电算化管理。电算化的实施,会计业务处理上已基本脱离了原始的手工操作时代,在进行微机操作人员的监督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统一规范的内控制度,没有形成与之相配套的有效监督控制系统,如果有人一旦利用微机作案,势必造成事件时有发生。
3、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较多
(未完,全文共6124字,当前显示142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