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加强对罪犯教育改造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对罪犯教育改造的几点思考

教育改造是维护监所安全的治本之策,更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基本战略。目前的问题是,一方面,监狱工作的宗旨以改造人为目标,突出了教育改造的重要性,把教育改造质量介入于衡量监狱工作水平的高度来认识;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的自身属性以及多因素制约,教育改造成为制约监狱改革发展的“瓶颈”,教育工作的全方位滞后带来了明显的“拖拉效应”,监狱工作质量徘徊不前。今后一段时期,如何进一步强化监狱职能,准确监狱定位,突出监狱宗旨,大力实施改造人的治本战略,是监狱回归本位,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在监狱刑事活动的诸环节中,执行是实现刑罚目的主要也是最具难度的一环。执行对象为特定的犯罪人,人总是呈现个体性的,千变万化,互不相同,特别是犯罪人的主观恶性,极其复杂。而执行期限相对较长,远非侦查、检察、审判所能达到,过程的曲折性会影响结果的效率。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进程中,社会向现代与文明迈进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与治安形势,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提高安全感,而在现代化迈进中的实际情况是治安形势差强人意,社会犯罪呈持续性增长态势,尤其是大案要案层出不穷,直接侵犯了公民的权利,由此带来监狱爆满,押犯构成变化,改造难度加大,改造质量下滑。恶性循环的标志之一是重新犯罪率居高不下,一些人以犯罪为主要谋生手段或生存方式,而社会转型中各种诱因的增强与社会某些管理失控又导致犯罪主体不断更新,预防与改造犯罪的任务更加艰巨。近二十年来,监狱押犯人数增加了近一倍,这一严峻的形势时刻提醒我们监狱应如何才能履行好本质职能,在预防与改造犯罪上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减少犯罪的目的。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认为狱政管理、教育改造与生产劳动是改造罪犯的三个不可或缺的手段。这种同一层面的认识当然有其合理性(请登陆政法秘书网),但细加分析狱政管理直接关系到监狱安全,具有完备的考核标准;生产劳动更是量化性工作,并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而教育则不同,成本投入大,其效应滞后,特别是其质量更多地体现在刑释后罪犯的生存状况、因而难免产生教育软化、弱化的倾向。在实践中,教育改造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甚至不要的现状却并未得到多大改变。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致使在近几年监狱各项工作改革发展快速进行时,教育改造工作明显滞后。

控制、稳定、改造罪犯的关键举措是加强罪犯的教育,打破他们的犯罪心理结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必要的谋生技能,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认同。因此,作为监狱职能部门,必须着力于教育改造的改革,全方位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这一改革首先应当是观念上的变革,通过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模式,破除传统的旧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在科学认识罪犯的前提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以“大教育”理念的确立推进教改工作的深化,提高教育改造工作的超前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突出对罪犯实施全过程教育。改造罪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罪犯的心理定势、思想观念和行为必然体现在监管改造的各个方面,就教育抓教育必定难以取得实效。狱政管理、劳动生产、生活卫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功效,教育改造只有贯穿于罪犯监禁与改造的各个时段、各个环节,贯穿于监狱工作的全过程,增强教育的渗透力,才能发挥出教育的最大功效。

提升教育改造的科技含量。当前罪犯构成恶化,思想活跃,心理变化多端,只有科技施教,才能不断提升教育改造工作的水平。对新人监罪犯和重点人员进行危险程度分析和个性心理测试,划定类型,区别等级,定向关押,然后施行针对性教育。注意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运用电化教育等多种手段,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未完,全文共5392字,当前显示149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