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一、我国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的实质:学校内资源使用与人才产出的实体组织

×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这一概念带有很强的实体意味,这种意味来源于“专业”背后三大类实体存在:由同一专业学生所组成的班集体、教师组织(与专业同名的教研室)与教师组织相连的经费、教室、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以及实习场所等。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一般按专业划分和组织,学生一入学,就进入某一专业学习,并按专业分班。学习过程中的转专业,成为大学学籍管理中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专业合并或调整时,专业背后的三大类实体存在也都要合并调整,此项工作常由于牵涉各方利益而非常困难。

×与专业实体相关,高校在进行院系、专业教师编制核定中,往往根据适当的生师比,由专业、院系的学生数推出院系、专业应有的教师数。这种方法进一步强化了专业的实体意味,导致各专业教师只为本专业学生开课,将其他专业的学生不视为“自己的学生”。在进行内部教学经费分配中,大部分高校主要根据专业所有的学生数。

×日本学者大塚丰指出,以上专业以及专业背后的教研室组织模式,形成于年下半年,即建国后第一次院系调整时期,完全是模仿苏联教育的作法。年在全国农学院长会议上,教育部长马叙伦指出,“高等学校中以系为管理单位,以专业为教学的主要机构”。机构当然是实体。这句话简洁地说明了当时的高等教育管理者对“专业”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我们现有专业认识的来源。对于专业背后教研室的主要职能,成仿吾成仿吾先生曾在年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作了说明:“苏联先进的教育科学创造了一套这样的组织,一个完整的机构,我们把它翻译为教研室。它把教师们按课程组织起来直接进行有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这些工作大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组织教研室工作人员的教学工作并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上的工作,编审教材,科学研究工作,与企业和政府机关的协作,提高教师思想理论水平的工作,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专业背后的实体存在导致专业设置具有规模效益问题。学校服务于教学的资源可分为两部分:面向全校服务的资源以及分配给各系、各专业使用的资源,后者包括专用教室、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研室用房及相关人力资源。专业成为相对独立的资源使用和产出单位。专业实体的资源基本上只服务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例如,一个学校可能有物理学、地球物理学专业,每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热学”课程,于是两个专业都会有教师开设这一课程,即使两个专业的学生数是、,两个专业的学生合成一个班,选择最好的教师授课应当可以,但专业实体以及相关教师岗位阻止了这种合并;高校的实验室设置也有类似问题。因此,如果专业招生规模过小,就可能导致生均办学成本过高。研究表明,专业规模扩大后,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会有显著提高。可以说,专业的规模效益问题,完全产生于专业的实体观念。

×二、美国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的实质:仅仅是课程的组织形式

×北京大学管理代表团赴美考察一流大学管理工作,对中美本科专业设置比较的结果简单图示如下:

×

×中国

×美国

×专业名称国家定

×专业名称院校自主确定

×本科毕业生被授予种学士学位

×本科毕业生被授予~种学士学位,主要为文学士和理学士

×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毕业生授予同一学位

×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毕业生可能授予不同学位

×专业名称统一

×专业名称不统一

×学生个人可选择专业,不可以自主设计专业

×学生个人可选择专业,也可自主设计专业

×专业根据类型由学校、学校主管部门和教育部三级审批

×专业设置学校自己定

×学校可以设置的专业数存在限制

×专业数不限

×专业类型存在限制

×专业类型不限

×较少的跨学科专业

×广泛的跨学科专业


(未完,全文共8104字,当前显示14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