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透过柑桔卖难现象思考农业科学发展

一、真学、真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转型升级

2008年,我区柑桔大丰收,但却遭遇了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为解决柑桔销售难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促销补贴政策、举办促销会等措施,促进柑桔销售,但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对整个柑桔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推动作用。面对现实,痛定思痛,大力实施柑桔产业转型提升工程,乃至整个农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当前我区农业转型升级路子到底应该怎么走。转型怎么转。提升提什么。我觉得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走出两个误区

从今年柑桔“卖难”问题不难看出,市场经济下农业产业的发展并非产量越高越好、规模越大越好,关键在于品质要上乘,关键在于消费者认可,如临海的“忘不了”桔子今年就很畅销。而农产品出现“卖难”问题后,政府单单用补贴进行促销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柑桔“卖难”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要知道长痛不如短痛,如果我们不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无形之手的作用,走出一条调整、提升、改造的增收之路,到时候肯定要被市场淘汰。为此,我们一定要走出两个认识误区:一是要走出面积越大、产量越高、规模越大越好的认识误区;二是要走出增产补贴、再增产再补贴的政策导向误区。

(二)在政策扶持上,要实现三个改变

近年以来,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而且呈逐年加大的趋势。但实践证明,有部分扶持政策对整个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大。当前,农业已进入高补贴时代,在政策扶持上,我们也要顺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新的产业扶持政策。

1、改补产量为补质量,推进转型升级。要补在“造血”上,不要补要“输血”上,一个产业如果失去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光靠“输血”肯定改变不了被淘汰的命运;在生产政策上,要补产前不补产后,补质量不补产量,补高端不补低端,补畅销不补滞销。

2、改普惠制为扶重点,加快转型升级。从早稻普惠制到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国家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但从产业的稳定发展来看,成效并不明显。因此,要补重点不补一般,补重点项目不补撒胡椒面,补整村推进不补千家万户。这样,成效肯定会更加明显。

3、改治标为治本,倒逼转型升级。要多管齐下,打好农业转型升级的组合拳,不能打太极拳。以柑桔产业为例,要补深加工不补商品化处理,补品牌不补杂牌;要补出口加快“走出去”步伐;要补优质种苗引进,提高优新品种比例,调减椪柑面积。

(三)在生产管理上,推进三个转变

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导、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原则,走传统农业精品化、特色农业产业化、设施农业高端化的现代农业新路子,着力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民增收。

1、从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转变。把立足点放在土地流转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土地流转形式,加快推进耕地有序流转,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集中。引导主产区整村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集中开发、集中扶持,做到利益共享、合作共嬴。实现生产和管理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


(未完,全文共3947字,当前显示12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