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情况汇报

**市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07年以来,我们**市根据上级文化部门的统一部署,从本市实际出发,对我市文化渊源深厚、地方特点独特、保存价值较高的“吕四渔民号子”、“十番锣鼓”、“评弹北调”等非物质文件遗产项目进行深层次的调查、挖掘,对相关文化遗产项目的起源、流传、发展、现状以及这些项目所包含的种类、所具备的特点等进行比较系统的收集整理,在承救、还原、再现这些濒临消亡的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对我市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普查计划

2007年初,省和南通市文化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行部署以后,我市立即进行了重点的研究部署,专门成立了以文化局黄局长为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将文化馆、越剧团、评弹团等一批理论扎实、功底深厚、年富力强、工作热情高涨的文化骨干集中起来,专门从事此项工作。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功效和质量,我们还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落实了具体的分工,从而确保了普查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分工、有协作,有效地保证了此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是寻访传承人,找出有价值项目

非物质文化项目的形成、发展与地方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我们的普查工作中首先从分析地方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结构着手,并对成陆时间较早,历史相对久远的吕四、王鲍等地进行重点调查了解,先后10多次有重点走访了民间老艺人,在众多的民间文化遗产项目中,挑选出了流传相对广泛、历史相对久远、结构相对完整、地方特色相对鲜明、研究价值相对较高的“吕四渔民号子”、“十番锣鼓”、“评弹北调”等三个非物质文件遗产项目列为普查的重点,先后组织200多人次,对它们的起源、成因、流传、分布、发展等进行了集中了解、分析,对它们的内容、种类和主要表演形式,包括相关的曲谱、道具、器乐器具等进行了集中收集,先后收集“吕四渔民号子”曲谱70多首,“十番锣鼓”本子20多首,器乐器具十多套;“评弹北调”本子20多首,寻访并确定传承人12名。

三是组织走访采风,还原文化遗产


(未完,全文共3097字,当前显示88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