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情况

一、提高认识切中时弊选准突破口我市原有的公务用车管理体制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存在着旧体制固有的弊病。据财政部门调查统计,2002年末,市直党政机关、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296户,人员编制总数17646人;县级(含副县级)以上领导职数978人,离休人员433人;供养小汽车1063辆;单车平均每年支出养车费用4.48万元,每年养车费用总支出4762万元,约占当年市本级实有财力的8.3,配车数量和标准高于我省同类城市平均水平。特别是近三年小汽车增量增支给平衡财力造成巨大压力,购车和养车费用支出增幅过高使财政背上沉重包袱。车辆过多、管理混乱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购车标准、档次越来越高,攀比之风日甚。普通型桑塔纳和省内地产中华轿车很少购买,帕萨特、本田、别克和奥迪a6等车型成为购买热点,车内装饰档次逐渐提高。市直单位2000-2002年新增小汽车126辆,其中绝大部分是小轿车,年均增长13.4,新增车辆购置费2553万元,年平均支出851万元。与此同时,燃修费支出也以平均17的速度增长,尽管如此,嫌车况差、车辆少的呼声仍不绝于耳,申请购车、增加燃修费指标的报告频频不断,给财政造成巨大压力。二是车辆管理混乱,费用支出难以控制。主要表现在公车私用、编外养车现象十分普遍,公务活动不计成本,用车随意性强,燃修费管理存在纰漏等问题。三是部门之间资源分配不公,形成相互攀比。旧的公务用车管理体制下,下属单位多、有实权的部门资金充裕,车况好,车辆多,领导干部每人一辆车还有剩余;而没有下属单位、清贫的部门资金短缺,车况就差,有的甚至没有公务车,这种资源分配不公平的旧体制造成单位、部门之间在配车问题上相互攀比,有的单位或部门甚至连招呼也不打、编制审批手续都不办就动用所谓自有资金擅自买车,其结果导致配车数量和费用支出居高不下。四是小汽车过多、过滥衍生不正之风,形成滋生腐败的温床。旧的公务用车管理体制最终形成的社会和政治结果是奢侈浪费及各种腐败现象的存在。有些领导干部已把坐什么车当作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老百姓戏称的“屁股底下的腐败”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到了必须彻底整治的程度。

二、精心设计确定原则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是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将改变人们几十年公务用车意识和习惯,直接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市财政局针对公务用车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市直各单位现状、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离休人员、小汽车配备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借鉴公务用车改革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公务用车改革最终要实现“运行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使用货币化”的根本目标,制定了积极慎重、循序渐进的改革方案。方案经4月1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和4月24日市委常委会审定后,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的通知》(辽市委办发[2003]17号)、《辽阳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公务用车定编管理暂行规定》(辽市委办发[2003]25号)两个文件,从2003年7月开始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未完,全文共4952字,当前显示13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