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区农业局科教兴区工程总结

...头,组织力量对乡镇科教兴区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列入年度乡镇综合工作予以考评,促进了我区农业科教兴区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培训机制上,创新了联合办学机制。如农广校利用其办学容量大,覆盖广,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为各联合办学单位向农村延伸,走进亿万农民架起了重要桥梁。与省电大联合开设农科园艺大专学历教育,去年招收学员71名,与公路电大联手招收行政管理本科生27名。

(二)坚持提高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和农业结构优化

我局在科技兴区工作中,始终坚持走“提高科技含量”的路子,农村经济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标准化生产日渐普及,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具规模,科技园区示范带动能力日益增强,良种良法不断得以推广应用。

一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使科教重心向重点产业聚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们提出“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求突破”的调产战略,全区围绕蔬菜、红枣、养殖三大特色产业开展的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已达1.1万余场次、108万余人次,有力地推进了特色产业建设。经过六年来的不断发展,蔬菜、红枣、养殖已成为榆次农业的三大特色产业,全区农业的粮经比例由2000年的3:1调整为5:4。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达5万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1.63亿公斤。红枣由2001年的6万亩猛增到目前的30万亩,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万吨。畜牧业上,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6879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

二是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使科教兴农作用日益凸显。在标准化生产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产品和产地的认证工作。2002年以前,我区只认证了无公害蔬菜,品种只有3个,面积仅3万亩。到目前,无公害认证产品已发展到3项17种,认证面积达到11.47万亩:其中蔬菜15个品种,面积10.9万亩;水果认证新红星苹果1700亩,带动了5万亩无公害水果基地建设;红枣认证4000亩。绿色认证也有突破,认证产品已达4个:博瑞乳品、华玉荣香椿、强大饲料、中昌梨枣。今年我区又被确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县,成为我省5个试点县之一,将新认证2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品种15个,使累计认证面积达到35万亩。全区各类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规程也将在今年年底出台。通过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农民科教兴农、无公害生产意识明显提高。榆次区被命名为全国55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2003、2004年连续两年被农业部验收为优秀。

三是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挥科教兴区的整体效应。我局指导农业基地扩规模的同时,把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作为科教兴区、提升农业产业化的切入点,选定绿色蔬菜、优质果品、绿色畜禽、传统杂粮4大主导产业、12种优势农产品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区域规划,逐步使我区形成一批优势品种、优势产区。规划蔬菜面积34万亩,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红枣建成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初具规模。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传统小杂粮(谷子)等,玉米从2001年前的16万亩左右,猛增至30万亩左右。通过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科教兴区的整体效应得到更有利地发挥。如蔬菜上重点推广大田四种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和温室大棚六种栽培模式,红枣上推广“四个一”模式等。


(未完,全文共6755字,当前显示149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