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格球山农场双高普九纪实

这是一块黑色的土地,镌刻了一段垦荒者无私奉献的足迹。

这是一块迷人的土地,谱写了一曲新农村建设时代的乐章。

这是一块奋进的土地,“双高普九”筑壁垒,众志成城,情动北大荒,创造了一方教育的辉煌。

这片充满无限生机的土地,就是格球山,北安分局最西部的一个中型农场。它地处北嫩之要途,与世界地质公园——五大连池池畔相望。农场占地面积39万亩,拥有耕地21.2万亩,总人口8217人,人均收入7800元。经济指标综合排名位居垦区第一名,曾被总局授予三面红旗之一,被省委授予模范单位,被国家和省委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

走进农场,繁花似锦的教育事业,以其厚积薄发的势头,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教育园区内,高耸挺拔的教学大楼,恢宏别致的学生公寓,设施一流的教育餐厅,熠熠生辉的金钥匙,独具匠心的校园环境,它们,象无言的丰碑,凝结着各级领导尊师重教的满腔热血,展示着格球山人千秋兴教、和谐奋进筑宏基的风采。

1996年9月14日,格球山人民不会忘记。这一天,他们用双手擎起的“两基”工程,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高标准通过了省政府的验收。

2000年10月,农场高标准通过“两基”复检。

2004年11月,高质量通过省政府督导评估验收,至此,实现了“两基”工作的又一次跨越。验收通过后,路往哪里走。

场领导在深思,教育领导在深思,全场广大干部群众在深思。

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普及程度,提升办学水平,实现格球山教育新的跨越,成为全场上下一致的答案。

农场党委确定了“三优先”的刚性标准,即。党政班子议事决策优先研究教育;安排年度财政预算优先保证教育;规划年度基建项目优先考虑教育。抓住提高普及程度、教育投入和师资队伍三个重点,以卓越的眼光、非凡的胆识,超前的气魄,铸就了尊师重教的基石,对教育投入实现了“三个增长”。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学生生源逐步减少。面对新的变化,农场党委果断地对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资源整合,实现了科校合一。目前,学校占地面积55083平方米,生均66.8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674.7平方米,小学生均7.79平方米,初中生均11.2平方米,小学藏书9445册,生均21册,初中藏书9905册,生均27册。新四室设施达到省规范化学校一类标准;校园建有400米标准环形跑道,4个水泥篮球场、2个排球场和一处700平方米的师生活动中心。中小学各设有多媒体移动柜、宽带网、教师电子备课室等13室,构成了数字化校园。

2006年一次性投资368万元,重建了2616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0人就餐的垦区一流的学生食堂,与此同时,学校各类建设、维修,农场连续投入近470万元。一个安全、舒适、卫生、环保的新校园再次让人们感受到格球山教育的魅力所在。

农场党委站在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沿,投入188万元,更新电脑设备,建教师电子备课室和清华同方资源库,更新旧三室,建设新四室,地面硬化,维修校舍,使校园硬件建设又一次飞跃,为格球山教育走向未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控制辍学是“普九”的难点,控制不利,就会严重影响“两基”成果。为此,农场建立了领导包管理区、管理区包家长、学校包学生的三级责任制,并纳入了各级领导的目标考核。“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是农场党政班子向社会的郑重承诺,“一个也不能少”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启动“一对一”、“大手拉小手”爱心救助工程,建立特困生救助资金。场领导带头捐助,全社会积极响应,三年来,共捐款4.5万元用于救助困难学生。让他们带着喜悦和憧憬走进知识的殿堂。


(未完,全文共4510字,当前显示143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