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移民典型材料
乌海市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为目标,针对因土地盐碱化,工业污染等造成的生态脆弱地区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把改善这些地区的农区居民居住条件和生产方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按照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建设移民新区。几年来,整合移民扶贫、禁牧转移、异地安置,以及农区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相关项目,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农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优化各方面的政策支撑体系,积极探索生态脆弱区扶贫移民有效模式,实现了农区贫困居民搬得出,稳得住,安居乐业的目标。
一、主要做法
(一)重视搬迁主体,确保移民“搬得出”
为确保群众自愿搬迁,我市充分尊重农区居民的搬迁主体地位,实施“三有”(即有依据、有方法、有态度)的工作方法,确保农区居民顺利搬迁。
1、制定方案有依据。为了保障生态脆弱区移民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市成立了市、区、镇三级项目实施专项领导小组,项目申报之初,在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各成员单位就开始进村、入户,进行全面调查,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对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认真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现实依据。
2、宣传动员有方法。一是通过专题动员、发放宣传单、入户宣讲等多种方式,对项目实施的意义、目的、政策等做充分的宣传讲解,确保宣传范围全面覆盖项目区所有居民,使每一个搬迁户都明白补偿标准、搬入区位置、住房面积、结构、社保、就业政策等。二是让负责宣传的干部和工作人员真正吃透政策,确保宣传政策不走样,执行政策不变调。三是对部分思想不通,理解政策有偏差的农区居民,采取上门服务,面对面宣传,解读移民政策,直到群众理解政策,支持搬迁为止。
(未完,全文共2987字,当前显示73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