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贵州省荔波县扶贫开发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

贵州省***扶贫开发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地质地貌

(三)气候资源

(四)土地资源

(五)水利资源

(六)生物资源

(七)旅游资源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三)生态建设及人居环境状况

(四)三次产业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节扶贫开发成效、现状及贫困原因分析

(一)扶贫开发成效

(二)贫困现状及原因分析

(三)主要存在困难和问题

第四节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和发展潜力分析

(一)有利条件

(二)不利因素

(三)发展潜力及主要途径

第二章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第一节总体思路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开发扶贫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相衔接原则

(二)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讲求实效”原则

(三)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

(四)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原则

(五)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原则

(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原则

第三节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第四节工作重点

(一)重点群体

(二)重点区域

1、重点贫困乡(村)

2、少数民族聚居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3、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4、易地搬迁扶贫地区

(三)重点产业

1、区域性主导产业及拳头产品

2、地方性特色支柱产业及主打产品

3、主要辅助性产业及品种

第三章重点项目建设内容、投资概算及效益概算

第一节基础设施建设

(一)小集镇规划及建设

(二)乡村道路建设

(三)土地整治及基本农田建设

(四)水利设施建设

(五)电力保障及农村能源建设

(六)农村危房改造

(七)农村集贸市场建设

(八)易地搬迁扶贫

第二节社会事业

(一)教育发展

(二)科技进步

(三)文化建设

(四)卫生事业

(五)计划生育

(六)社会保障

(一)种植业

(二)养殖业

(三)乡村旅游业

(四)加工业

(五)市场物流业

(六)劳务经济

第四节环境整治及生态建设

(一)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二)污染治理

(三)石漠化治理

(四)环境绿化美化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组织保障

第二节资金保障

第三节技术保障

第四节制度保障

第五节机制创新

附件:

(一)行政区域及重点贫困乡(村)分布图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

(三)主要自然资源分布图

(四)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图

(五)主要产业建设布局图

(六)重点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表

(七)乡(村)贫困人口减贫进度安排表

(八)2010年各乡(村)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汇总表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

(一)地理位置

***地处贵州高原南部边陲,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理座标东经107度37--108度18,北纬25度07--25度39之间。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南丹县毗邻,西与独山县相连,北抵三都水族自治县;全县辖17个乡镇,168个行政村(合并后为98个村居),总人口17.2万人。

(二)地质地貌

***境处于贵州高原南部斜坡向广西丘陵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以中低山为主,地形平缓,最高处东北月亮山顶峰海拔高程1490m,最低处捞村河口海拔高程300m,全县平均海拔高程758.8m。根据海拔高程,剥蚀、侵蚀程度以及地貌形态,可将县境内地貌划分为山地、丘陵、坝子三个一级地貌类型,其中山地占71.63%,丘陵占16.2%,坝子占10.17%。全县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5%,岩溶发育,形成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内有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洞等多种形态。地形受地质构造控制明显,向斜成谷,背斜成山,山地与谷地由西向东相间排列,山脉与河流谷地成北偏东向呈长带状相嵌分。


(未完,全文共25228字,当前显示14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