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读后感
哲人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对后世影响深巨。他的思想与观点散见在他的著作中,其中包含了知识论、政治哲学、教育思想与宗教哲学等。他的教育理念,阐述在其名著《教育漫话》中。他认为藉由教育,主要在于培养社会中的“绅士名流”,此外,也不可忽视其“技艺”的训练。
一、洛克的生平及思想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为英国著名的哲学暨政治、教育思想家。1646年入西敏寺学校就读,奠定了研读古典文献的学术基础,六年后转入牛津大学,成为该校希腊文兼哲学教师。当时的牛津仍残存经院哲学的遗风,而他对科学实验及笛卡儿哲学反而较感兴趣。另一方面,洛克广泛涉猎不同领域,他也接触了医学的相关知识。大学毕业时,他担任沙甫兹伯里伯爵的家庭教师和医生,由于同意伯爵的理念,因而在英国革命期间被迫与伯爵逃往国外,1688年回到英国。革命后,洛克担任过贸易、殖民事务臣等职,在英国享有很高的声望。
此外,洛克可视为经验主义的哲学思想家。经验主义为哲学史上相当重要的一支学派、运动,即从“感觉经验”的进路出发,认为人类的知识乃是透过经验的吸收而来,其著作《人类悟性论》中探讨关于经验主义下的知识论课题。在政治思想上,他反对“君权神授”而主张“社会契约”论。在教育上,他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观念,而他也提出“技艺教育”的重要性。针对洛克的教育观点,在此阐述如下:
二、洛克《教育漫话》中的教育观点
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如下一些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作用、目的和途径
作为唯物主义经验论者,洛克坚决反对唯心主义的天赋观念论,对教育在绅士培养中的作用寄予厚望。在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洛克坚持“白板论”,认为儿童的天性就像没有痕迹的白板或柔软的蜡块,教育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涂写和塑造。虽然他也承认有一些凭借着天赋的才力和体质做出伟大事业的人,但他认为这类人为数极少,就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的发展决不是由先天秉赋所决定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使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不仅是父母的责任,而且对于国家的幸福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
良好的教育便是使儿童成长为绅士,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绅士。什么是绅士。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必须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四种品质,“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合乎他的地位的举止;同时要能按照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国家的一个人物”。一言以蔽之,绅士必须具备上层社会的思想和行为举止;具有经营工商业的知识技能和机敏自信;具有清晰的理智和坚强的意志等多种个性品质,勤奋勇敢,足智多谋;在与人交接上,进退得宜,举止适度,仪态高雅,通晓世故,善于处理公私事务。所以,培养绅士即是要培养既能满足个人幸福生活需要,又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资产阶级事业家。绅士的教育目的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新人培养规格的要求
(未完,全文共7479字,当前显示131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