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维审视和当代意蕴
党的十八大提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后,中央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全国上下掀起一个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习近平指出,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那么,中央为什么会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当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为一个兴国之魂的重要工程来抓呢。
一、要弄清这个道理,实际上就是要知道为什么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如何把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世界发展的层面看,是发展落后。历史上中国一直位居发展前沿。当世界科技革命兴起之后,晚清以来的中国,在失去一个个战略机遇又被动卷入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被西方列强赶超,成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屡遭别人欺凌掠夺,尝够了落后挨打的滋味。一个国家之所以发展落后,追根求源,还是缺少一个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有影响力和渗透力的民族精神和主流文化。自从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艰苦卓越、玉汝于成,拉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序幕,带领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有人从两个方面分析指出,中华民族是在客观上走下坡路、在主观上走上坡路,这是符合实际的。
从思想道德层面上看,是诚信缺失。中国是世界上最守诚信的国家,是有着悠久诚信传统的民族。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场经济是一个推进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市场经济的道德调节中,却出现了明显的失误和不足。市场经济要逐利,就会忽视市场生态伦理,就会出现市场经济中的两难定律,即一方面资本追逐价值利润、个人追求物质利益,导致拜金主义、排斥道德。另一方面,社会本体追求公平正义,市场规则要求道德自律约束。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有一切向钱看、有钱啥都干、权钱做交易、为钱可疯狂等诚信缺失的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会出现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要钱不要命等道德失范现象。在社会转型发展中呈现两大状况:一是每个经济的个体,都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资本的本质。二是每个社会的个人,都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自私的本质。这两个本质的迭加,再加社会运行机制的失当,是社会道德失范的根源所在,从而,也带来了社会诚信的缺失。
再从文化哲学层面上来看,是价值危机。这种价值危机源自于西方的工业革命,有人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可以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一切问题,在效益最大化原则下,人的情感因素和精神价值都被忽视和淡化,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从而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偏斜。特别是青少年,由于人生阅历资浅,更容易产生价值危机。不仅如此,我们的领导决策层,也存在价值危机的倾向。如过去考核干部政绩,只看gdp指标,忽视资源、能源、生态、环保等因素,造成社会畸形发展,这也是价值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
总而言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是化解发展落后、诚信缺失、价值危机等问题的有力措施,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根本途径。
2、如何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未完,全文共5658字,当前显示14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