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建设厅整治工作会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江西省委省政府、赣州市委市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参观点;光焘同志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大家在讨论过程中反映非常热烈而且一致拥护;来自全国的5个先行单位作了大会发言,7个先进典型进行了书面材料交流;大会公布了新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刚才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同志又作了重要讲话。与会全体代表再经过实地参观,通过对光焘同志所作的主题报告的讨论和学习,大家一致认为收获很大,但还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值得进一步讨论。

下面,我依据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讲三点意见。

一、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性

村庄整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这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奋斗的目标,也包含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同时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途径。这二十字方针是目标、内涵、途径的统一,所涵盖的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

首先,从“生产发展”来讲,村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生产发展必须依靠好的环境,只有广大农民实现安居,才能乐业、创业,才能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如果我们村庄的路难行、水难饮、环境“脏乱差”,造成疾病丛生、缺医少药的话,这样的地方,人们惟恐避之都不及,还谈什么创业,发展经济和解决“三农”问题就更无从谈起。城市需要优质的投资环境,农村也需要良好的创业条件和安居环境。

其次,从“生活富裕”来讲,村庄整洁是农民生活富裕的要义之一。我们要减小城乡收入差别,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如果村庄人居环境改善了,尽管以货币计算的农民收入不比城里人高,但农村的实际购买力以及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的居住条件就比城里好,从而形成了一种均衡。村庄整治所产生的效果是让农民直接受惠、感受生活质量的富裕。

再次,从“乡风文明”来讲,村庄整治是乡风文明的载体。环境好了,文明的程度才能提高。有位哲学家就讲过,“环境能够塑造人,人能够改造环境”,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也会引起良性循环发展的。抓乡风文明,应该从看得见、摸得着,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的文明抓起。在这次参观的示范点中,我们看到了有个村庄原来有座庙,庙中原供了几尊菩萨,干部捣毁几次,农民就重修几次。在这次村庄整治中,老百姓真正看到了环境的变化,感受到了文明的好处,过去菩萨帮不了忙的,而现在共产党人却做到了。“不靠菩萨,靠支部”,百姓内心就发出了这种呼唤,所以菩萨也顺利搬掉了,庙也就变成了文化活动室。如果我们的村庄污水横流、道路泥泞、垃圾遍地,造成人畜得病,我们再去跟农民讲文明,没有环境的支撑,就很难有说服力。从历史学可知,“封建”实际上来自于农民实际生活中的许多“无奈”,迫不得已选择“封建宗法”的统治来求太平。而“迷信”则来源于先民们对众多大自然灾害和疾病的恐惧。不去消除农民们的无奈和恐惧来塑造文明,往往难以凑效。

第四,从“管理民主”来讲,管理民主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农民自主从“干中学”的过程。成熟的民主体制始终伴随着永不停顿的成功实践。村庄整治是在农民自主、村民自治、自我决策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主决策的新内容,而且这种民主决策直接给农民带来利益,管理民主之习惯才会真正育成。从某种程度上说,村庄整治的过程,是实践我们民主体系的过程,是我们农村民主体系逐步发育、成长、成熟的过程。所以,离开这些与农民利益休戚相关的实践过程,谈民主管理往往就是空谈。


(未完,全文共10754字,当前显示142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