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多样化社会化人性化精细化

一、北京市打造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的实践探索

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从“支部建在连上”向连外拓展的工作平台。从我市来看,已在实践上形成了多种成果和形式:

比如,按照市委“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要求,市委组织部提出了依托街道、社区,通过支部建在施工项目上、建在社保所上、建在新建小区上、建在商务楼宇上、建在“两新”组织上等党建工作模式,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从而将这些游离于传统行政单位、散落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流动党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动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

再比如,全市许多区县、街道和社区加强了党员服务中心(站、点)的阵地建设。党员服务中心以“一年365天,天天有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了“社区党员之家”、“流动党员之友”、“居民群众之托”的作用,真正成为了党员群众“交流的场所”、“学习的课堂”、“互动的载体”、“奉献的家园”。

还比如,许多区县还积极探索党组织、党员服务群众的社会化平台,组织群众建立文化、体育、健康、宠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合作组织和专项互助组织,涌现了老山东里健康俱乐部、东花市南里社区“公共服务协会”、前门街道“爱心储蓄银行”等服务群众的精品项目。

二、对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的理性思考

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和管理努力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有机结合的一种积极探索和主动尝试。在计划经济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下,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形式、运行制度、活动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高度依附、内循环、大一统、党务化的传统运作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资源分布的多样化,城市基层的社会性空间正在逐步发育,社会的自主性增强,传统的行政化工作方式的作用空间急剧缩小。在基层党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工作条件和所承担的任务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党的自身建设和管理也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否则,就会阻碍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的拓展和工作任务的完成。


(未完,全文共2596字,当前显示86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