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县农村社会临时救助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建立、完善和优化社会救助体系,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任务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成果显著。临时救助作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实施以来,及时有效解决了部分城乡居民的临时生活困难,切实加强了对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能力,有力的发挥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一、临时救助概况

郧西地处鄂西北最边陲,是全省地理条件最恶劣、自然灾害最频繁、经济基础最薄弱、困难群众最多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较高,是一个城乡困难群众较多、救助压力较大的县。全县总人口50.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6万人,其中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的贫困人口56255户162289人,其中人均纯收入在850元以下符合我县农村低保标准的农业贫困人口达69801人。据统计,我县目前有城乡困难群众96393人,其中城市低保10479人,农村低保39836人,农村五保供养2249人,低保边缘户43829人。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对社会救助体系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主,大病医疗救助、医疗卡定点救助、孤儿救助、临时救助、一次性无自付能力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初步建立。

为了更好地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因灾、因病和突发事件而引起的临时性、突发性生活困难,填补社会救助制度的空白,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xx县从2008年开始探索实行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

明确对象,救助政策全部公开透明。

目前我县临时救助主要针对xx县城乡低保边缘户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救助、优抚对象以及其他特殊困难家庭,由于突发性、临时性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对象。

为广泛宣传救助政策,使社会救助工作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中,提高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满意度和公信度,我县每年结合各种活动开展救助政策宣传,组织多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和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设宣传点、宣传栏、公开栏等载体,送救助政策下农村进社区、入家庭进万户,使群众能够掌握救助政策,明白救助条件、办理程序,减少群众对政策误解而带来的缠访、吵闹要求救助,以及符合办理条件但程序、材料不到位而跑冤枉路等不必要的问题。

简化程序,救助资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

目前我县临时救助程序采取个人申请——村(社区)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民政部门核实——县民政部门审批——发放救助金的程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在临时救助程序上,明确规定审核审批时限,赋予乡镇救助的审批权,县民政部门负责审批,并定期检查,做到规范与快捷相统一。

我们结合实际,利用邮政储蓄点多面广的便利情况,将救助资金委托邮政储蓄银行代理发放,受助对象凭“资金支付通知单”和有效身份证件到当地邮储银行直接领取救助金。目前,全县所有乡镇临时救助资金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进一步简化了办事程序,减少了中间环节,方便了各类对象,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避免救助资金在使用管理中的截留、挪用、发放不及时等问题。

合理定标,救助认定程序规范、审批公开。


(未完,全文共4239字,当前显示136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