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化遗产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我市建设滨海旅游工业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软实力。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市政协教科文卫体与文史学习委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市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到太姥山、点头、白琳、硖门、沙埕、管阳等乡镇,实地查看13个文物单位,走访2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就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情况与相关部门、民间组织以及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展开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本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其中省级1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xx市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馆藏文物232件(个)。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17个乡镇的文物普查和沿海史

前遗址调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389处,新发现269处,复查120处,同时采集、征集实物697件。发现了具有重要文化和学术价值的棋盘山遗址和后门山遗址,面积达5.1万平方米。制订了马栏山遗址群保护规划方案,经省文物局论证并获通过。

我市现有沙埕铁枝、白茶制作技艺、硖门瑞云畲族四月八牛歇节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鼎饼花、佳阳双华畲族二月二会亲节、提线木偶戏、前岐马灯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山打拾锦、贯岭排头提线木偶戏、桐山民间剪纸、(前岐、点头)妈祖庙会、管阳西昆祭孔仪式、店下寺前鱼灯、太姥娘娘传说、福鼎民间山歌等共25项,涵盖传统戏剧、民间音乐、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民俗等5大类的福鼎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名,其中1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几年来,全市文化工作者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文物保护法》、《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氛围;积极开展文化遗产普查和各级别、各类别的文化遗产申报,使得文化遗产保护初见成效;开展丰富多彩、形式不一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还有较大差距。

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存在问题

1、对文化遗产价值认识不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不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不高,在公众甚至部分领导干部中对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不了解,对文化遗产的显性价值和潜在价值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应有的保护传承观念。目前我市尚未出台有针对性的长效的工作机制以激励保护文化遗产,没有具体举措使文化遗产得到较好的传承。特别是对于文化遗产濒危程度高的品类,从传承人和资料的搜集、整理等方面的保护措施都不到位,大部分是处于自觉状态,如灵峰寺的部分唐、宋代石雕长期遭受雨水侵蚀,有的已经出现了风化;翠郊古民居多处遭受白蚁侵食。普通群众则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随意地破坏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周边环境风貌。


(未完,全文共3740字,当前显示123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