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市农村劳务开发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市是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特殊直辖市。全市农业人口占74.2%,农村的富余劳动力90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6%。针对这种情况,xx市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提出要把劳动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2006年又提出把劳务经济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经济”,在发展劳务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政府与市场联动,扩大劳务输出规模;通过培训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农民转移就业到转移人口转变;通过支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铸造农村能人;通过引导土地流转等政策,促进农业发展,xx市的实践对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xx市农村劳务开发工作基本情况

xx市不断加大农村劳务开发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情况2000年—2006年,xx市接受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达116万人,共培训农村劳动力65.8万人,占培训总数的56.7%;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由401.8万人增加到706.3万人,年均增长12.6%,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比重由29.6%提高到51.7%。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点xx市转移就业发展趋势集中体现在“五化”上。一是输出方式多样化。通过各级政府和部门、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以及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等组织转移的约占35%;通过农民自组织、自管理转移的约占62%;个人外出“闯”的约占3%。二是转移行业非农化。到2006年底,xx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672.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95.3%。三是就业分布区域化。农民外出务工地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等东部经济发达城市或地区,逐年向东北、西北、中部和西南其他省区扩散。四是外出群体年轻化。转移就业人群中,30岁以下的约占转移总数43.7%,31岁—40岁的约占34.8%,41岁以上的占21.5%。

农村劳务开发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2000年—2006年,劳务总收入由133.2亿元增加到283.1亿元,年均增长18.8%。二是促进了农民素质提升,带动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使外出务工农民的工资水平、工作适应力、工作满意感都有了较大提升。三是促进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四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形成


(未完,全文共3114字,当前显示103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