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验材料

加强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促进区域文化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文化项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2005年以来,××县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要求和国家、省、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和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全面启动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进展顺利,成果喜人。[]

一、坚实的保障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县委、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列人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专门下发了《××县关于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一名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人大教科文委、政协文史委、县委宣传部、文体办、财政局、科技局、教育文化体育局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意见》明确了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意义、具体要求、方针原则、保护范围、保护制度等,落实了组织保障、工作职责、经费来源、宣传交流等工作责任。确定了县文化馆为“民保工程”具体实施单位,在全县48个乡镇分别落实了1名“民保工程”负责人和1名专职工作人员,从而在全县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确保了工作的有效衔接和全面铺开。

(二)认真组织,科学规划。组织实施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对我县民间文化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工程启动之初,我们便制定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规划方案》,按照“长远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将工程时间定为17年,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至2008年,为普查和抢救阶段,2009至2013年,为全面开展和重点保护阶段,2014年至2020年,为补充完善和健全机制阶段,同时还确定了每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原则和主要保护对象。《方案》规定,保护工作的主要范围是:民族民间造型艺术(包括民族民间绘画、雕塑、陶瓷、剪纸、编织等),民族民间表演艺术(包括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民族民间文学(包括民族民间谚语、歌谣、故事、山歌、民歌等),民族民间特色活动(包括民俗活动、民族民间节庆活动、传统游艺活动等),以及其他具有保护价值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重在收集和保护相关文献资料、典型实物和原初场所。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未完,全文共3418字,当前显示101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