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跨区域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农地转用,让消耗土地者为农民买单

跨区域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与农地转用的基本设想

1、严格执行土地“占补平衡”政策,明确规定先复垦再用地,不复垦不得用地。禁止先占后补、占优补劣。

2、复垦土地要明确要求,在一定阶段内必须复垦农村建设用地(即通过促进农村城镇化和进中心村居住,整理旧宅基及其周边附着的大面积优质农地)。这一阶段规定多长时间,由专业部门充分论证后确定。(这样做,有利于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利于降低农村公共设施配套成本,有利于农民聚居地繁肓出工商业,等等。)

3、在区域范围内,严格控制农(耕)地转用。没有先行复垦实绩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再新批建设用地指标,遏制土地资源的灾难性消耗。

4、本地区无散落民宅可整理、复垦的地区,鼓励出资异地复垦。在全国范围内跨地区配置复垦资金,促进复垦资金由发达地区向贫困地区流动,并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促进区域间联动发展。

5、农民旧宅基整理、复垦资金直接与建设用地出让资金挂钩,制定制度,适当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成本,并规范拆迁安置和复垦资金到帐制度,提高土地出让金中流向农村社会的比重,杜绝城市化吃土地(农民)、工业化吃土地(农民),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

6、深化土地行政部门管理体制改革,人、财、物权上进一步上收条线管理。部门领导实行任期制和轮岗制。

7、加大对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涉地问题必须严查、严处。目前各地因违法用地受处分的党政干部,在当地竟然成了发展功臣,升迁等不受影响的不正常现象必须喝止。

提出上述设想所基于的初步思考

1、跨区域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与农地转用,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尽管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3,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44%,人均林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8%,人均牧草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35%。我国东南部部分人口密集地区,人均耕地早已不能满足吃饭的需要。全国已有666个县突破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零点八亩的警戒线,其中463个县人均耕地已不足0.5亩。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土地退化、损坏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耕地与粮食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中国农村,不仅在为全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群体提供粮食安全保障,而且在为城市建设低回报地奉献着土地。农村的地越来越少,农民不断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默默无闻地做着奉献,这种持续的、无节制的“奉献”其实已经相当危险。

2)耕地资源不断消耗势头难遏。统计数字表明,1996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2003年下降到18.51亿亩,短短7年就下降了整整1亿亩。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全国耕地净减少3806万亩,建设占用耕地344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6万亩;2004年,全国耕地净减少1200万亩,建设占用耕地218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18万亩。特别是,2003年新增建设用地达642万亩,比前五年年均高出120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344万亩。农地转用消耗耕地,土地复垦新增农地,这是基本常识。但是,在大建设、快发展的今天,农地转用与土地复垦两者并不平衡。农地在不停地转用,转化了城市建设用地,转化为道路设施建设用地,转化了工业用地。在新一轮发展高潮中,耕地资源不断递减,用地环境持续恶化,土地资源消耗惊人。


(未完,全文共5272字,当前显示14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