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建党节素材
篇一:2016最新热点写作素材时事素材
热点天天读
(十一)——“杨华落榜”折射应试教育的缺陷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高考,考生杨华凭借千言古文作文——《士运论》,被评为今年福建省九篇满分作文之一。但偏科严重的他,数学、英语两科加起来,还没有语文的分多,最终以421分的总分位列全省第53838名,连三本分数线都达不到。
(2)杨华花了半个小时时间,写了一篇类似自我推荐的古文《鉴才书》,向北大、清华、复旦、浙大四所名校自荐,他希望自己能象当年朱自清那样,数学考零分也能进清华读书,但所有高校均以“总分成绩太低”等理由拒绝,而制度上的规定更是让杨华绝望。福建省高招办的答复是,即使有学校要他,档案也根本提不上来。因为他没有达到本科的录取线。
(3)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的馆长卢美松,看到杨华的高考作文后,又在网络上看了杨华的其他文章,对他的古文水平非常赞赏。得知杨华的困境后,爱才心切的卢美松表示,如果杨华愿意,可以先到文史馆当个临时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他愿意当杨华的指导老师,并为杨华指出了具体的学习、研究方向。
(4)福建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有意接纳杨华。这位北大历史系毕业的老人评价说,杨华的文章“写得很不错,确实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看得出他古典文学的修养很深”,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卢告诉记者,此前他曾公开招聘过,但结果不理想,“一些研究生都不一定行”。卢对媒体表示,如果杨华愿意来的话,他可以作为临时聘用人员,做地方文史的整理、校对、编辑工作。杨华获悉后,认为“这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但需要和家人商量后再定。
【核心观点】
(1)这里,需要特别指出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戴斌老师在看了所有的报道,很诧异地发现,几乎没有什么高校(不管是否是名牌高校)的“古文学老师”,或“古文学教授、专家”愿意帮助这个“怪才”。但却只有“实践领域”的“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卢美松愿意提携这个年轻人。
高校里的“学院派”对杨华是“无动于衷”,但“实践派”的“卢馆长”,却对其“爱不释手”,甚至直接就解决杨华的“就业问题”了,而杨华也可以不必遇到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难”了。这样大的“反差”,究竟是“学院派”有问题。还是“卢馆长”有问题呢。值得我们深思。同时,我们看卢馆长谈到的,“他曾公开招聘过,但结果不理想”、“一些研究生都不一定行”。这里我们需要思索,为什么卢馆长认为“杨华”行,但是“一些研究生都不一定行”。
(2)传统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是静态的应试指标。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评价考核采取规范性评价方式,通过标准性、规范性的试卷来考核评价具有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教师和学生,从而抹杀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
(3)当前的大学入学评价方式只有一个单一的高考占绝对统治地位,必然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这种方式只给人一次机会,而且只有一种选择,显然只能选拔出会考试的学生。会考试的学生里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考试的人里就没有优秀的人才。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要改革这种评价方式,不是要取消当前的统一高考的模式,
而是各高等院校在此基础上,录取时不以高分为原则,而是以是否适宜为原则。即借鉴公务员考试制度,适当降低分数门槛,增加复试在录取过程中所占的权重。复试不能是简单的面试,因为这可能助长腐败。复试可以通过学校自己命题测试,学生自我才能展现与意愿咨询,规定时限同时学习一样新东西然后统一测试,试学一段时间然后淘汰等等形式都是可以选择的。
(未完,全文共19701字,当前显示142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